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24.04.2015  11:24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省文代会、作代会代表畅谈新时代文艺观

  

  新华报业网讯 昨天,省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在宁拉开帷幕。代表们就文艺工作者的社会担当、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精品创作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记者专访了多位代表,请让我们聆听他们的声音和观点——

  文艺要回归主流审美价值观

  言恭达(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艺术总监)

  文艺作品如何与时代对话?文艺家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职责?著名书法家言恭达认为,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时代,面对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宏大主题,所有书法家都应该抛弃小我融入大我,在家国天下的层面上进行探索与创作。同时,从意识深处坚守‘文以载道’的中华文化传统。

  如今,书法家的作品动辄数万元数十万元,学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言恭达却担忧地表示,自己有几点“冷思考”,他指出现在的书法界存在着一些让人痛心的畸形价值观:形式至上、“丑书”流行、艺术批评失语、媚俗风行,这些现象说得严重一点,简直是不知美丑、不辨是非,将无序的热度伪装成繁荣的高度,最终导致书法远离生活,远离文化,远离本真。言恭达提醒,文艺家们要回归主流审美价值观,在“财富围城”的时代中坚守高贵的精神。

  人民群众才是艺术的主角

  喻继高(省文联第七届委员会顾问、省国画院原副院长)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会上,年逾八旬的我省著名老画家喻继高动情感慨,艺术的人民性对于现在不少年轻人来说,可能听起来有些“”,不够洋气,但实在值得我们所有艺术家好好审视一番自己的创作。现在有些艺术家的作品,动不动就搞一些抽象的概念、模糊的噱头,人民群众看不懂,这样的艺术拿再多奖也没用。

  喻继高说,艺术家只有从艺术高度上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宗旨问题,才能让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举例说,自己在办展时,曾经拿出3万张原作大小的印刷作品,免费赠送给前来看展的观众;自己在组织社会绘画展览时,坚持“报名就可入选”的原则,让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平等出彩的机会,“人民群众才是艺术的主角!”喻继高说这是他心里始终装着的一个理念。

  要警惕把文艺精品做成“面子工程

  柯军(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

  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是我省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什么叫精品力作?必须传得开留得住!”省剧协主席、著名昆剧艺术家柯军认为,打造江苏文艺精品,必须符合艺术文化规律,要警惕把文艺精品做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精品剧目要耐下心来不断修改、打磨、提升、扩展影响力。比如我省原创歌剧《运之河》,就经历了反复打磨的过程,刚刚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马上就要启动欧洲巡演。打造精品剧目,就得像这样抓住一个剧目不断深耕细作,而不是抓一个放一个。

  文艺工作不能忌讳谈市场,但市场是什么?柯军认为,“市场不仅指赚到更多的钱,还要看人民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柯军介绍,十年来,江苏昆曲演出坚持不送票,依靠精品剧目不断推陈出新,不仅留住了老观众,更培育了一大批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柯军提醒,我们现在提倡文艺惠民,但惠民不能靠单纯送票,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票惠民,普及艺术,但要养成健康的文化市场,长远看还是要市场自身的培育。艺术需要百姓支持,不能老是靠政府。”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享受艺术的权利

  周京新(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

  “江苏美术界整体氛围安静,但步伐坚定。”上个月刚当选新一届省美协主席的画家周京新说,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有人评价江苏艺术市场不温不火,其实这才是健康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大凡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拒绝功利得来的。不能以市场价值来衡量画家的艺术价值,市场是参照,不是标准。

  如今,艺术作品价格昂贵,成为有钱人拍卖场上的金钱游戏,饱受诟病。周京新认为,“我们要辩证地看到,每个老百姓家里都能买得起一副名家名作,这当然也不符合艺术的市场规律。但是,我们文艺界能否考虑多组织一些艺术展示、艺术启蒙活动,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进美术场馆?每个普通人即使是穷人,也能跨进艺术殿堂享受艺术的滋润。”周京新举例说,省国画院的迎春大展“盛世春光”,就坚持给环卫工人、“见义勇为”市民代表赠送作品。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赏品位也在不断提升,艺术必须更鲜活地展现生活之美,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回馈人民。

  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

  范小青(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作为省作协主席,范小青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成果斐然。“虽然工作很忙,但我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得到了很多一线的创作素材,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创作。”范小青认为,“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在范小青笔下,城乡社会的一个个小人物富有生活况味,喜怒哀乐都沾染了这个时代的“烟火气”。对此,范小青强调,作家要面对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同时,一定要有独特的体验,有文化和哲学的沉思,“这样,一个作家才能以悲悯的情怀,面向这个生动而复杂的世界!

  苏童(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面对当下的信息化时代,苏童强调,作家从根本上说要用自己的作品体现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作家需要走出书斋面向社会,与无数的镜头、影像、话筒、讲坛打交道,塑造一个健康而富有内涵的公众形象!”这些年来,苏童频频出现在各种文化场合,与读者、社会密切接触,他说,“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要遵循自己的良心,直面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

  朱辉(省作协专业作家)

  “作家创作要真正无愧于这个时代,要关注这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关注每个人的矛盾纠葛和人生底色。”朱辉认为,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乡村文化的衰落;而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却在加深,“现实主义创作,在这个时代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作家当然不是要做代言人,不过,一个有追求、有情怀的作家,一定要深深扎根于这个社会!

  文学是一项有关灵魂的事业

  鲁敏(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作为70后代表作家,鲁敏近年来在文坛上声名鹊起,她的创作生动、细腻,关注时代。“文学是一项有关灵魂的事业,作为这个时代的书写者,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物精神上的症候。”在鲁敏看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幸福的,因为这是一项关乎心灵的崇高事业;同时,这也是痛苦的,因为要时时进行灵魂的拷问。谈起文学与市场的关系,鲁敏强调,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抵御市场的诱惑,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不过,当作家创作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考虑市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说,出席各种朗诵会、见面会,这既是一种推广,也是一种分享。

  甫跃辉(省作协合同制作家)

  作为一名从偏远乡村走出来的80后作家,甫跃辉的乡村经验成为他宝贵的写作资源,他的创作深刻揭示了“城市化”过程中的欲望、挫败与焦虑,书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与矛盾。“我们现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阶层壁垒,城乡之间、贫富之间,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之间,都有很深的鸿沟,对立情绪严重。”甫跃辉认为,一方面要承认这个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人为、牵强地划分营垒,“一竿子打到一群人,这于事无补,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分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甫跃辉强调,文学要理性地面对阶层壁垒,要揭示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主题。

  不应迎合观众而是引领观众

  任洁(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我省首位三获“金钟奖”得主)

  作品是立身之本,创新则是文艺的生命。“民族音乐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作为年轻的艺术家,我们不仅要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也要两条腿走路,做一些创新,进行新时代背景下的探索与尝试。”南京艺术学院教师任洁告诉记者。

  十年间三获“金钟奖”的任洁,是本届大会上的年轻代表,这些年来,“任洁古筝”已被业内公认为“创新”的代名词。她举例说,自己刚刚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录像,是江苏青年作曲家崔安强新创作的一批原创跨界作品,古筝与书法、与舞蹈、与电子乐、流行乐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混搭。“我们创作的不是简单地迎合观众的作品,而是引领观众的作品。把最古典的传统通过时尚的包装,呈现出来,保留传统的精华也让作品更接地气,我觉得这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比较好的尝试。艺术不是自娱自乐、曲高和寡,也不是迎合大众、随波逐流。文艺工作者既要坚持艺术原则,也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让高雅艺术贴近大众、贴近时代。

  本报记者顾星欣贾梦雨

  策划薛颖旦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