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坛主小传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 核心提示 ●走出这样的困境,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发牢骚,第二不要等待,要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人的存在开始。 ●全世界的文明历史就是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人在不断寻找合理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过程,寻找过程中中国积累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书本里,特别是经典著作里。 ●想见孔子,打开《论语》就可见了,不想见,合上就走了,这多自由啊,以你为主,而且完全超越时空的界限,这何等快乐!何等幸福! ●所以读书也应该是非功利的、快乐的、有乐趣的。应试教育的最大罪恶就是把快乐读书变成功利的读书。 我今天的题目是“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我要讲的,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一些建议。 对人性,要充满信任和自信 什么叫合理地做人?什么叫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这背后关乎如何处理人和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鲁迅对这个问题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就是说当每个人都感知到个体,人群就近乎于彻底觉悟了,此句强调个体的自由觉醒是社会觉醒的前提。 鲁迅的第二句话是:“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个真正博大的人,能感觉到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不能够只是咀嚼自己小小的悲欢。脑子里面只有自己,把个人的悲欢看做是整个世界,就违背了人的社会性。 鲁迅提出的价值观、伦理观,叫做“自他两利”,追求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那么如何实践?我的观点是“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很多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感到累、感到没意思却无力改变,于是就产生了焦躁、发牢骚、怨愤的现象,成了愤青,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困境。 走出这样的困境,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发牢骚,第二不要等待,要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人的存在开始。比如说,在这个物质享乐消费的社会里边,我们这一群人尝试着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当许多人奉行极端利己主义,我们这一群人尝试着利己利他;当这个社会充满谎言的时候,我们这一群人努力地部分生活在真实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但我强调静悄悄,别对抗,不张扬,低调说话,别大声嚷嚷“哎呀你们不合理呀”,不要摆出一副愤青的姿态。而且我们要相信一点,我们的追求,刚开始很孤独,但我们追求的“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是最符合人性的,对于根本的人性,要充满信任和自信,我们做得好,就会对周围产生影响,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