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之争”真相调查
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重压之下,山东临沂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就在广大市民为治霾点赞时,临沂市依法铁腕治污的行动被称为“休克式疗法”,并曝出停产整治导致“大批工人失业”、“企业因停产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高达千亿元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等问题,临沂市铁腕治污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那么,“临沂之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记者日前赶赴临沂展开了深入调查。
问题一:铁腕治污效果如何?
临沂人也许不会忘记,一根根高耸的烟囱曾经吞云吐雾,多吸几口干净空气成为奢侈的享受。自今年年初以来,他们惊喜地发现,久违的蓝天又回来了,“蓝天为幕,白云飘飘,目力所及,晴空万里”的景象明显增多。
来自临沂市政府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6月,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项污染物浓度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7.8%、23.5%、41.4%、25.4%,优良天数增加31天,增幅达到25.4%,改善幅度居山东省前列。
曾经驱之不散的雾霾正逐渐远离临沂市民,这缘于一场从去年开始的大气污染攻坚战。
2014年,临沂市展开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向57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责令企业完善治污设施,期限是2014年12月底。但是,截至2015年2月,57家企业均没有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015年1月26日~29日,环境保护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对临沂市部分大气污染排放企业进行了暗查,发现临沂市13家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其中9家是在2014年临沂市大气污染治理行动中要求在当年年底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
2月25日,环境保护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公开约谈临沂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了有关环境违法问题,依法提出整改要求。被约谈后,临沂市长张术平保证不会再受到第二次约谈。“今年,我们要使临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观,三年有一个大变样。”张术平掷地有声地承诺。
这次约谈打响了临沂这场攻坚战的第一枪。
临沂市痛定思痛,一场酝酿已久的环保风暴随之而起。临沂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进行“铁腕治污”。
临沂市政府对华东环保督查中心检查发现的13家环境违法企业严格处罚并实施停产整治。13家企业共立案28起,处罚总额244万元,对7家企业9名责任人采取行政拘留,截至目前,有1家部分产能已恢复生产,其他12家仍然停产。对全市57家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治理或治理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重点企业实施停产整治,截至目前恢复生产31家,26家依然停产。对全市412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目前有305家完成整改,78家转为停产整治,29家关闭搬迁。
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临沂市在大气污染治理上的力度和决心。正如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部署大会上强调的那样,临沂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痛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靠违法排污、牺牲生态环境牟取利益已经行不通了,要么转,要么改,没有选择余地。
被卷进环保风暴的,不仅有违法企业,还有履职不严的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相关责任人。临沂市对工作滞后于时间节点要求的,一次通报批评、两次公开约谈、三次启动行政问责,先后对11名县区、乡镇政府责任人和16名环保部门责任人进行了行政问责。
通过全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临沂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采访中,市民对“空气真好”、“临沂蓝”的赞叹不绝于耳。正如一位出租车师傅所言:“治理大气污染让老百姓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就应该下这样的决心。”
“现在晚上能带着女儿一起看星星了。”走在路上的母女俩仰头望着蓝天,脸上充满了幸福。
临沂盛阳集团董事长徐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临沂这次治理大气污染,是动了真格,我们企业感受最深。我们已经将铁合金、焦化、建材等传统产业链砍掉了一半,取而代之的是新上不锈钢项目。传统的模式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即便没有环保压力,也干不下去了。”
问题二:治污过程是否合法合规?
华东环保督查中心在对临沂15家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有6家存在偷排、漏排和不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的情况,其中焦化、钢铁行业尤为突出。在15家企业中,环保“三同时”手续完备的只有7家。15家企业中共有8家安装了废气在线监测设施,但没有一家通过有效性审核。
根据新环保法及有关配套单行法规定,13家企业的每一项违法行为,由环保部门分别立案,全部予以顶格处罚,共立案28起,对不正常使用在线监测和污染治理设施、规避监管的7家企业,由公安机关依法对9名责任人分别予以10日或15日拘留。
为了防止企业用“压火保温”等方法以假乱真,不实施停产,临沂市环保局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按照“企业厂区及生产线停止进料、生产线停止运转无产品产出、生产线主体及辅料设备停止供电供水供气并恢复常温”制定了停产整治要求,临沂市于3月10日前对13家企业全部落实了停产措施。钢铁企业清空高炉铁水,焦化企业清空炉内焦炭,对造成污染的关键设施进行了查封,没有任何一家存在“压火保温”现象。对这些企业存在的36项问题逐一梳理,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
应该说,临沂市对企业停产整治有理有据、合法合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这57家企业只是在停产整治阶段,并没有被责令关闭。
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数据显示,涉及停产整治的企业均长期违法排污,环保部门多次责令企业改正违法行为,并多次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但污染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一直违法生产。
江鑫钢铁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因为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被临沂市环保局处罚,并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2006年,江鑫钢铁有限公司因存在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的问题,临沂市环保局责令该企业停止生产,限期3个月内补办环保审批手续。但直至2015年3月19日,江鑫钢铁有限公司因未取得环保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并建成投产而被临沂市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治。这家公司长期处于未批先建的违法状态,在此期间,临沂市环保局曾7次下文责令企业改正违法行为。
临沂三德特钢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就因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擅自投入生产被临沂市环保局处罚,并责令企业停止生产。但直至2015年4月14日,临沂三德特钢有限公司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未验收,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而被临沂市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治。公司长期处于未批先建的违法状态,在此期间,临沂市环保局曾21次下文责令企业改正违法行为,直到被停产整治之前,企业一直置若罔闻。
显然,临沂市此次对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并不存在“紧急停产整治”、“实施强停”、“骤然停产”、“强行停炉”等不计后果强行关停企业的问题,环保部门一直要求他们改正违法行为。
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这一次关停企业,从开始送达停产通知书到企业彻底关停设备给了企业充分的时间。自2月16日起,市县各级政府对涉及停产整治企业进行积极动员,以保证3月10日前所有企业全部落实停产措施。
据了解,考虑到高炉的特殊性,在企业关停过程中,地方政府还请安全专家等一起指导企业停产,在确保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将企业设备关停,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
由于玻璃行业工艺的特殊性,当地环保部门在对中玻蓝星(临沂)玻璃有限公司进行停产整治之前,就要求企业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制订完善停产整治预案。环保部门对这家企业采取了“不进原料、不出产品”的停产方案,并未对企业的生产设施采取拉闸等强制措施。
问题三:治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空气不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品,更不是想吸就吸几口,不想就不呼吸的选择品。对于目前的临沂来说,治霾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正如记者采访的一位市民所言:“铁腕治污不仅必要,也是在果断偿还历史欠账。尽管要付出代价,但是在确保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大众健康的基础上,无疑是值得的。”
数月来,在临沂,关于“临沂蓝”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正如网友“碧水蓝天钓鱼翁”所说,老百姓需要的是健康,治霾让老百姓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就该下这样的决心。
在采访中,一些市民为临沂市政府“治霾”点赞的同时,还为政府的做法回报一句“挺住,加油”!
在临沂采访的几天中,无论是看新闻,还是刷微博,都会看到很多市民为这场刮骨疗伤的治霾行动点赞,为越来越多的“临沂蓝”点赞。网友们纷纷喊出:“我是临沂人,我骄傲,蓝天白云,就是我们想要的。”
那些因为停产而暂时等待复工的人,又是怎么看待这场治污行动的呢?
7月4日早5点左右,记者暗访了临沂较大的临工市场——付庄街道临工市场和付庄街道大街。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约有一二百人等待招工。当一位正在等待企业恢复生产的工人被记者问到,企业停产是否对生计有影响时他回答道:“如果因为污染连命都没有,赚那么多钱还有什么用?”
而另一位挤在人群中同样在寻找工作的年轻人,很坚定地告诉记者:“这是一件大好事,若环境污染到没法治了,我们子孙后代怎么生活?”
因企业停产整治而放假的另一位工人同样表示,非常支持政府对企业进行停产整治,但也期待早日复工。
来自临沂市政府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1家企业完成治理复产,职工也开始陆续上班。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57家停产整治企业共有职工44007人,截至目前,除31家复产企业外,26家仍停产企业共有职工28152人。目前这些企业正处于停产整治状态,待企业污染治理达标后,就可恢复生产。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包括宝泉寺附近、临西八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兰山区及高新区等其他临工市场,并没有发现有明显增多的企业放假员工。这些临工市场大多规模较小,现场看到仅有30余名临工。几位长期在临工市场“出大力”的人告诉记者,在市场活一直都不好找,这边等待工作的人一直很多,并没有感觉是因为一些企业停产才导致临工市场出现人多活少的局面。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偏重,环保压力巨大。尽管全市在控燃煤、抑扬尘、治尾气、搞绿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大气污染治理推进机制,治污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后几位徘徊。
当前,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临沂市能源和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一时难以有根本性改变。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仍大量存在,仅城区外环线就有1000多家。作为临沂市的工业重地,罗庄区集聚了67家建陶企业、7家钢铁企业、5家焦化企业。
同时,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城市管理相对滞后,道路施工、建筑施工等数量多、管理较粗放,仅城区范围内就有施工工地318个,导致城市扬尘污染较为严重。机动车尾气污染也较突出,临沂城区机动车5年来数量增长近3倍,加上西部物流城外来运输车辆众多,对空气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2013年以来,临沂雾霾天数增加,程度加重,阴霾笼罩,难见蓝天白云。
超载的环境容量已经难以承载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高污染排放、高煤炭消耗的传统产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如不加快转型升级,不但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还会为未来发展埋下风险。
严峻的环境形势,已经让临沂的执政者清醒地认识到,延续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惟有绿色发展才是出路。
问题四:治污对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数据显示,2014年临沂市实现生产总值3569.8亿元,增长10.1%,居全省第二位,为2004年以来在全省最好位次。这意味着临沂经济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实现了中高速增长。
这次临沂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对经济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来自临沂市政府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57家停产整治企业利税合计81613.4万元,占比2.8%。截至目前,除31家复产企业外,26家仍停产企业利税合计30134.5万元,占比1%,因此不存在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问题。今年1月~5月,临沂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23.2亿元,较年初增加268.3亿元,存款余额和新增均居全省第五位;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27.3亿元,较年初增加193.6亿元,贷款余额和新增分别居全省第五位和第四位,余额存贷比71.35%,同比提高4.01个百分点。目前没有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金融指标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1月~5月,临沂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9亿元,增长12.8%,增幅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8%,高于全省5.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三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8.7亿元,增长14.8%,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49.5亿元,增长5.24%;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8.2亿元,增长11.2%。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趋势有所缓解。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仅关停企业不是真本事,真正的本事应该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临沂以约谈整改为契机,既着力解决长期遗留的环保难点问题,同时,积极谋划转型发展大计。
临沂市以铁腕手段、雷霆之势打响的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不仅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倒逼污染行业加快转型步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
临沂市正在推进“退城进园”,按照行业准入、环保标准、能耗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定位,制定了《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工作方案》。在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兰陵县设立冶金、建陶、化工等产业园区,对分布集中、严重影响区域环境容量的企业,有计划、分批次实施“退城进园”。计划3年内搬迁整治企业59家,城区钢铁、建陶等产业搬迁产能占比达到60%。同时,针对板材企业数量多、布局散、污染重的现状,依托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这一平台,投资12亿元建设超低排放供热中心,实行统一供热,有序推动中心城区西部板材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工程。围绕解决石英砂产业低档次竞争、低层次发展的问题,深度整合提升沂南县石英砂加工业,将生产企业由107家整合到68家,企业效益、产业档次有了较大提升,资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以上。为从根本上解决建陶、冶金两大行业的污染问题,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整治规划和技术改造方案,促其尽快达标排放、转型发展。
来自临沂市政府的数据显示,1月~5月仅这两个行业就完成环保技改投资25.8亿元,改造关键生产线200多条。
用决心和行动换来的好空气,给临沂聚集了人气、商气和财气。作为13家停产企业中第一家恢复试生产的企业,临沂盛阳集团真正感受到了环保倒逼的重压。董事长徐明华远远看着正在建设中的不锈钢生产车间,深有感触地说:“看着崭新的生产车间,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基于历史因素,临沂乃至山东范围内工业及民用不锈钢板材制品的市场供需长期依赖其他省份。盛阳集团等诸多高炉冶炼镍铁企业一直处于低端镍铁半成品生产粗加工状态。
2013年初,盛阳集团开始集中精力调研考察引进高炉冶炼镍铁先进工艺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延伸。2013年开始,盛阳集团相继投资建设年产60万吨不锈钢板坯项目等深加工项目,带动终端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热潮。
“仅仅一个不锈钢项目每年就能实现200多亿元的产值。”在徐明华看来,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来自于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
如何在转型升级上做文章、换“活法”,积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道路?临沂也在积极地寻求答案。
以罗庄区为例,作为全市的工业中心,集中分布的排污企业严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为此,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决定实施退城进园。按照计划,罗庄区今年将关闭搬迁、退出城区的产能占比达到20%以上,2016年达到40%以上,2017年达到60%以上。
据了解,罗庄区把生态作为贯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全面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相继打出了经济转型、生态治理、污染防控等一系列组合拳,向一切有碍绿色生态发展的污染源“开刀”,打响了生态转型攻坚战。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日益增强。
正如罗庄区委书记段卫东表示,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坚决推进企业停限产治理,举一反三,全力攻坚,促进各行各业治污达标、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凤凰涅槃。
在采访中,徐明华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他8岁的孙子突然对他说:“爷爷,你有什么了不起,把咱这空气都污染了!”这句话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徐明华陷入了沉思。(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