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慢”步调下的过渡:2020年前有望在合资渠道卖自主电动车
11月17日,丰田在2017年广州车展举行发布会,正式在国内上市首款采用TNGA丰巢概念的车型——第八代凯美瑞,同时丰田也对外发布了其将加快推进“电动化”的产品战略。
如今“电动化”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不仅仅是欧美品牌在加快推进纯电动车型的技术研发,而且日系品牌的速度也不慢。启宗日产就通过聆风抢先在全球的电动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作为始终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以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无疑已经站在了行业的最领先的地位,然而在纯电动技术上,丰田推出EV车型的节奏却显得有些缓慢。不过作为丰田中国的董事长大西弘致却有着另外一种解读。
先铺市场or先本土化
按照丰田的计划,将在2020年先于其他国家,率先在中国市场导入EV纯电动车型,然而在外界看来,相比竞争对手更晚地将EV车型推向市场,不单是将错过政府补贴对拉动纯电动车普及的红利期,也会因此让丰田错过市场的机遇。
然而,大西弘致在接受车云记者采访时表示:“丰田2020年在中国市场投产EV车型,我们也认为确实不算早,但是这里面会有原因,首先,丰田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一种踏实认真的态度,不把一个可靠的产品拿出来,是不会轻易投放市场的。其次,我们还考虑一个国产的问题,需要在国内寻找供应商。”
很显然,丰田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对电动车市场、以及中国市场已经摸的非常清晰。
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新能源技术发展最快的市场,但是新能源车型所占比例依旧非常有限,用户对EV车型的技术仍然抱有种种不信任。尽管政府也在通过补贴来推动用户对电动车态度的转变,但是丰田更需要拿出一款值得用户信任的产品,而解决目前纯电动车续航里程以及快速充电的问题。
同时,丰田也切身感受到本土化生产的重要性。多年前,本土化程度不高的普锐斯,因为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持续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新一代THS II双擎技术实现了核心部件本土化,其对卡罗拉双擎以及雷凌双擎在销量上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两款车型自2015年上市以来截至今年10月份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5.5万辆。这也极大带动了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在大西弘致看来,之所以会在2020年才向中国市场推出首款EV车型,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在于核心部件的本土化生产上,如同推动双擎技术的国产一样,需要丰田进行整体的布局,并在国内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才能真正解决EV车型在中国市场普及的问题。
丰田进入“过渡期”面对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丰田仍在按照自己的战略稳步地推进EV战略。大西弘致表示,丰田很早就发布会自己的新能源战略,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尽管双积分的政策已经让车企的EV产品的布局显得尤为紧迫,但是丰田依旧会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
大西弘致进一步解释道,尽管双积分政策被推迟执行,但政策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依旧会要求车企在2019年和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占所售车辆的10%和12%的比例。唯独只是2018年的不按照8%的比例执行。也正是因此,丰田会在2018年对传统动力的车型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丰田的计划,明年会推出卡罗拉和雷凌的PHEV插电混动车型,并通过充分利用混合动力电动化积累的技术,带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性能EV车型的研发与技术普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田也在进一步强化与一汽和广汽的合作。2020年之前,会通过将一汽和广汽自主开发的纯电动产品,纳入到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销售渠道中,为丰田EV车型的推出进行铺路。“这其中,我们也在探讨,如何让这两个合作伙伴的EV产品与我们的合资自主品牌进行区分和共赢。”大西弘致表示。
广汽丰田E Concept概念车
一汽丰田EV车型
在产品导入的过渡时间,丰田也在考虑技术的过渡方案。
众所周知,无论是PHEV混合动力,EV纯电动车型,还是HEV混合动力车型,电池都是其技术构成中的核心部件。目前在丰田混合动力的车型上,仍然在使用镍氢电池。鉴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大容量的锂电池,无疑会是现阶段汽车电动化最为理想的的选择。
大西弘致告诉我们,“丰田也在考虑锂电池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EV车型发展起来以后,但是性能是否稳定,也是丰田在电池技术发展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丰田也会关注电池厂商的竞争形势,同时选取合适的供应商作为丰田EV的供应商。”
除了PHEV以及EV车型,丰田也在加快氢燃料电池技术导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氢燃料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最为理想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作为全球首款将氢燃料电池车型量产的品牌,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车已经在中国开始进行测试,并检验其向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车云小结:面向可持续发展社会,丰田始终认为,“只有将环保车普及,才能真正为环保做贡献。” 在TNGA丰巢概念下,“制造更好的汽车” 也成为了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丰田也在通过切实可行的技术,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也不难发现,未来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产品和技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也将是下一轮竞争的焦点。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