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记者听农户细算种粮账

05.11.2015  08:52

 

水稻收割接近尾声,靠地吃饭的农户开始“秋后算账”:这一年种地究竟划不划算?连日来,记者跟随农户的脚步,展开探访。

 

普通农户:种地一年相当于打工月余

 

生祠镇七一村村民印玉英

 

种植稻麦:1.3亩

 

年收入:1000多元

 

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每亩小麦收了800斤、水稻收了1200斤。”印玉英说,这样的收成算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了。正常年份一亩小麦收750~800斤,每斤能卖1.1~1.2元,1.3亩地一季小麦能卖1200元。每亩水稻能收1200斤,除去700斤口粮,其余每斤稻子能卖1.35~1.5元,这样水稻的毛收入是1000元。全年全家种粮的毛利润是2200元。

 

2200元中还得刨去种子、化肥、机插秧等费用,人工还不能算账,真正到手的能有1000多元就非常不错了。”印玉英告诉记者,农闲时节,她在城区打零工,在地里干一年还不如到工厂打工一个月。她说,现在种地主要是为了家人能吃上自家种的“放心米”。

 

种粮大户:收益靠的是“广种薄利

 

新桥镇礼圣村种粮大户陈纪武

 

流转土地:300余亩

 

年收入:10余万元

 

2011年,陈纪武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回村承包了近百亩荒地种粮。如今,他流转的土地超300亩。

 

陈纪武讲起大户的规模优势:以水稻植保为例,散户种植一季水稻,一般需要喷洒12~13次农药,而大田种植因为防治时间统一、避免交叉感染等原因,仅需喷洒4~5次,单此一项每亩每季可节省百余元。平日里,他的农资也比散户拿得便宜,但与散户相比,大户的开销也多。陈纪武说,现在地理位置较好的农田每年租金要1200元。另外,承包地多了,仅靠人力不行,他先后投入百余万元,购置了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播种机等农机具。人工工资也不断上涨,植保要雇五六个人,收割、晾晒要雇10多人,过去一人一天工资50元,人还好找,现在一天开100元都找不来人。

 

陈纪武坦言,大户每亩效益不见得很高,靠的是广种薄利,利都在量上。他算了一笔账:按一亩地800斤小麦、1300斤稻谷算,减去土地流转费,再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开支,一年一亩地净收入也就三四百元。

 

家庭农场:种“高价粮”提高收益

 

靖江市润鑫家庭农场

 

流转土地:1000余亩

 

年收入:120万元

 

新桥镇润鑫家庭农场经营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稻麦。“今年,我在外地学习的时候听闻一种‘稻鸭混养’的新模式,三夏时我就开辟试验田推行这种模式。”负责人王文彬说,“稻鸭绿色共养”的方式生产出的“鸭稻”价格是普通大米的2~3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300余亩“鸭稻”未入仓就被订购过半。就连养在稻田里的300多只麻鸭也被抢购一空,一季“鸭稻”亩效益就有近3000元。刨去人工、机械等成本,家庭农场还能获得约120万元利润。

 

提高粮食附加值是出路

 

市委农工办副主任王振玉说,如今,分散种植的传统模式已不太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市农业必然要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2010年,全市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只有6户,2012年全市种粮大户经营总面积也仅有万余亩。而如今,我市种粮大户已发展到200多户,种植面积最大的达到近千亩,约九成都是百亩以上规模。王振玉分析,我市的土地流转费、人工费偏高,这就要求种粮大户们立足农业资源,实现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