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丰县苹果文化节开幕 瞄准良好生态建“绿心” 年产六十万吨“丰收果”

03.10.2017  07:44

  新华报业网讯  26日,由丰县人民政府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第28届中国·丰县苹果文化节开幕。来自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河北、河南以及江苏南京、常州等地的12家果品采购商与丰县果品大户成功签约,10万吨果品被现场预订。

  一年一度的“苹果文化节”,是丰县向外界推介特色果业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平台。本次苹果文化节以“喜迎十九大金秋果都行”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县内县外联动方式,共开展商务推介和文化旅游两个方面16项精品活动。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丰县造就一方特色农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下,以特色农业为龙头的绿色发展大格局已然确定。

  走进梁寨镇苹果示范园,2000亩园内硕果累累,果香怡人。种植大户张会广指着树上一个个套袋的大红苹果说:“这是政府帮忙引进的新品种‘烟富10号’,口感甜脆,霜降之后上市,一亩地能卖上七八千元。

  引进新品种,是丰县实施“果业提档升级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农委主任刘志介绍,丰县现有果树面积45万亩,是江苏最大的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果品60万吨。但由于部分果树老化,苹果产量低且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2015年,县委县政府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更新果树品种。目前全县已更新果树6万亩,建成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果品示范区等示范园区,并建立了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丰县不仅是享誉中外的“红富士苹果之乡”,还是“牛蒡之乡”“薹蒜之乡”和“毛木耳之乡”。在当日举行的丰县名特优农产品推介会上,丰县各类精品土特产也齐刷刷亮相,牛蒡、山药、杏鲍菇以及相应的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丰县已被徐州市确定为‘一地一策’农业供给侧改革试点县。”县委书记王克华说,近年来,丰县围绕打造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强县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黄河故道现代果业示范区和湖西片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了一批以大沙河集团等为代表的规模化农业企业,扶持了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统计显示,全县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213家,培育发展涉农电子商务企业39家、个人涉农网商800余家、农民合作社2000余家、家庭农场900余家。

  在大沙河电商产业园,一栋3000平方米的仓库里堆满一箱箱苹果、梨等,网店“二奶奶果园”老板刘胜楠夫妇正将货发往全国各地。刘胜楠告诉记者,“二奶奶果园”网店专营丰县大沙河苹果及白酥梨等果品,一年到头,除了六七月份,日均发货五六万斤,年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

  近几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已成为丰县推进绿色发展、富民增收的战略性产业,全年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亿元。

  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48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87个、绿色食品23个、有机食品2个,累计创建知名、著名、驰名等各类商标452件。

  面广量大的特色农业体系涵养了丰县的良好生态。天蓝、水碧、土沃、风清的生态资源,成为丰县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的优势资源。为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植入丰县新一轮发展,该县将全县划分为三类空间:到2022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为105、965.8、381.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分别为7.2%、66.5%和26.3%,同时构建“一主一副两特多点”的城镇化格局和“一带、两轴、六区、多廊”的总体生态空间格局。

  王克华表示,丰县抢抓江苏建设“1+3”重点功能区战略机遇,依托“生态+特色”发展思路,在“盐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努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新兴产业,初步形成“3+1”产业体系,将加快构建淮海经济区持续发展的“绿心”,建成淮海经济区创新发展新高地、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记者 李先昭 王佩杰 通讯员 石培明

原标题:中国·丰县苹果文化节开幕 瞄准良好生态建“绿心” 年产六十万吨“丰收果

标签:

编辑:郑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