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着力打造人才高地 以人才集聚支撑创新发展

26.04.2016  11:07

  年初,丰县公布《2016年镇(街道)招才引智工作考核评分指标》及实施细则;3月下旬,丰县开展“县级机关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4月6日,“2016校地合作中阳科技发展论坛暨‘千人计划’专家丰县行”启幕……

  加快汇聚人才、凝聚智慧,形成“人才推动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奋力打造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更具创新力、开拓性的“人才高地”,是新时期丰县上下的重要共识。“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丰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立权提出,结合盐煤化工、电动三轮车、纺织三大主导产业,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三大传统产业及能源、建材家居两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纵深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并进。

  丰县崇尚科技、鼓励创新、尊重人才“言行一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曾鹏说,县财政每年拿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设立500万元招才引智单项资金,还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取得显著实绩的企业给予10万到20万扶持资金。该县连年来先后举办“2013海外高端人才项目合作丰县行”、“2014中外院士、大学校长论坛暨海外高端人才项目合作丰县行”、“2015汉皇故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去年6月,省委书记罗志军到丰县调研后,对该县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载体建设是搭建“人才高地”的基石。4月6日,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丰县中心正式揭牌,致力于强化校地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此前,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先后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丰县分中心。截至目前,丰县建成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及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企业研发平台24家;高标准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入驻小微企业40多家。

  厚植人才成长的土壤,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激情。丰县引进的首位农业女博士韦玉霞,助推丰县成功申报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其个人采用工厂化生产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形成年产3亿袋,年总产量108万吨的生产规模。4月上旬,韦玉霞接受采访时讲出“自己要在丰县实现人生价值的‘蔬菜梦’”,她说,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年总产量108万吨,总产值15.3亿元。

  在丰县,人才引进、举荐人才的“接力引进”效应,实质推动该县产业转移升级的现象也让人倍感鼓舞和欣喜。电动三轮车是丰县的”王牌产业”,仅齿轮每天需求量达3万多套,但令丰县人耿耿于怀的是齿轮成本居高不下。“破解这块‘心头病’指日可待,齿轮不仅实现‘丰县造’,且成本可降低接近一半,而这正是人才引进的结果。”丰县副县长何绍平说。

  据介绍,湖南工业大学教授银锐明之所以受聘于徐州冠宸实业有限公司,源于省“科技镇长团”一位成员的引荐。通过半年的立项攻关,银锐明教授采用纳米·Fe复合粉末精密铸造技术,研发出电动三轮车齿轮模具化生产工艺,项目产品工艺、技术参数国内领先,计划今年6月底前进行专家鉴定,组织应用量产,届时一举填补丰县电动车行业精密制造的空白。

  越来越多的人才正汇集丰县,为快速崛起的县域经济,注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因子”和活力,也将对丰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撑。统计显示,目前,丰县人才资源总量12.05万人,人才贡献率达29.65%,超过全国26.6%的平均值3个百分点以上;近3年来,22个团队、15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丰县创新创业;丰县招才引智考核持续争先进位,2015年取得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本报通讯员王华东刘争

  本报记者王佩杰

编辑: 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