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 丰产村首次夺冠
2014年度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排名表昨日新鲜出炉,这是我市连续第4年给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排名,以明明白白的数据,激励各村党组织开拓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记者昨天从市委农工办获悉,在最新排行榜上,西来镇丰产村以“年收入”158.26万元首次夺冠。
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是指利用自身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取得的收入,主要由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等组成,不包括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各级各部门给予的补助金,该数据是体现行政村实力的“硬指标”。目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四类,包括企业土地租赁费、土地流转协调费、闲置集体资产租金及村内存款投资收入等。
翻开最新的“成绩单”,西来镇丰产村领跑全市各村。新桥镇水三村以148.08万元紧随其后,斜桥镇丹华村喜获“探花”。据市委农工办统计,我市现有192个行政村,201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村一共有49个。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有7个,较去年翻了一番。50万元~100万元的有26个,30万元~50万元的有16个。
仔细盘点,年收入超50万元的强村大多有一个或多个“高收入”项目,如江阴—靖江园区办事处五星村,在村内废弃土地和零散边角料土地上,陆续建起100间门面房,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50万元。斜桥镇丹华村成立丹华科技发展公司,为周边企业提供保洁、绿化服务,每年村级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新港中心村依托村域范围内的中船澄西新荣船舶有限公司、新世纪造船公司等大型企业,建成标准化厂房,形成新港服务一条街,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数十万元。
一些原本被称作“落后村”的村庄,此次也跻身前列,“状元村”西来镇丰产村尤为耀眼。在沿江开发之前,西来镇丰产村只是靖江最东面一个偏远的小村。利用开发建设有利时机,近年来丰产村以村级组织名义组建劳务公司,组织村民从事厂区绿化、保洁、物资装卸等后勤服务,村级集体收入逐年增加,村庄环境不断改善。新桥镇德胜村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09年,该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为2万元,负债高达48万元。2010年,村里来了个能人书记杨恒俊。在他的带领下,德胜村上演连轴“好戏”:村集体流转300亩土地规划建设德胜有机大米;盘活存量土地,建成1000多平米的标准化厂房;鼓励村民自办采摘、垂钓、饮食等“农家乐”,发展休闲旅游项目……2014年,德胜村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村集体收入达到76.08万元,在全市各行政村中位列第12位。
在我市农村,不少具备经营头脑的私企业主、种养大户、销售能人当上了村官,带领村集体、村民共同致富。一些原本资源匮乏的内陆村,如今也换了一番新模样。生祠镇利珠村位于我市西大门,与泰兴市搭界。与资源丰富的沿江村相比,这个偏远的内陆村曾长期处于困难状态。去年,在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的带领下,利珠村开始大刀阔斧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短短一年时间,全村9成农田悉数流转。村域范围内建成全市最大的玫瑰花种植基地、薰衣草繁育基地、彩叶枫树种苗基地、杭白菊深加工基地等十余个高附加值农业项目,靖江城市西大门一个现代农业“大观园”魅力初绽。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底气越来越足。东兴镇惠丰中心村投资数万元改造村卫生室,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在村卫生室看病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德胜村建成近1500平方米的“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一条长约10公里的绿色环村大道。斜桥镇新港中心村每年拿出百余万元,建设公益基础设施,为村民免费提供口粮、开水等,努力使村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关系数万农民的民生福祉。2014年,全市各村年收入较往年都有较大幅增加,这对于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2015年,我市将更注重落后村的建设。”市委农工办副主任王振玉介绍,由于经济基础、资源条件等方面差异,近年来全市各个行政村发展很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成绩单”榜首村和末位村相差较大。今年,我市将以增强落后村村级“造血能力”为重点,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计划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发展“一村一品”,用3年时间转化升级一批经济薄弱村,发展培育一批经济富裕村,培养造就一批经济强村,年内冲刺“30万元村”全覆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