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风雨兼程四大启示

21.06.2015  23:45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43年前的早春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和世界格局都产生历史性、战略性影响。这是“20世纪最具戏剧性与震撼力的重大外交事件之一”,中美关系“从此生长、扩大,乃至蓬勃繁荣”。

  自尼克松之后,美国又经历了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七位总统;中国逐渐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坚定拥抱全球化和现代化,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从40多年前的对立、隔绝,到今天在全球各地,全方位全天候地发生密切接触,虽风雨兼程,但始终向前发展。

   抚今思昔,中美两国、中美关系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迁,如同恢宏的史诗,深刻、复杂、震撼人心,启迪未来。

   启示之一:形势才是首要问题 中美关系的破冰,首先基于两国领导人对“大势”的战略把握。尼克松当年对毛泽东说:“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毛泽东则说:“国际形势才是首要问题。

  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自然应当循时势而知进退,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利益。世界风云气象万千,变化多端,关键在于莫为浮云遮望眼,看清核心之变,看清战略格局的要害所在及其发展之大势。把握住“大势”,方能与时俱进,高屋建瓴,纲举而目张。

  尼克松访华时,中美已断绝往来20余载。就数量而言,当时的共同利益“寥寥无几”,远远少于彼此间的各种分歧;但就重要性而言,仅仅“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一条,就超越了当时中美间除却台湾问题的所有分歧。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后来在《大外交》一书中回忆:“他们(中国领导人)和尼克松一样,认为最要紧的是找出是否有可能在一致的利益上合作。

  就国与国关系而言,共同利益不仅需要发现,也可以培育。通过富有前瞻性的国家战略,共同利益可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两国之间至全球层面。今日中美之共同利益,不论广度与深度、质与量,都远远超出当时所有人的想象,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基辛格在回忆1972年《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经过时,曾再三提到,《上海公报》打破了外交文件的常规写法,既写明分歧点,也列举共同点;既符合双方需要,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不为纷繁芜杂的种种分歧所干扰,以一致的利益为基础展开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这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航向。美国防长阿什顿·卡特今年4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表示,中美有竞争也有合作,但不是零和关系,可以实现共赢,“强有力且具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全球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

  历史经验表明,国际关系中,尊重彼此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坦率地承认分歧并直面其持续性和复杂性;与此同时清楚了解利益与分歧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管控分歧,突出共识,才能最终达成双赢乃至多赢结果。

  如今,关于中美关系这门“显学”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两国交往也空前密切。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中国则是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中国民航局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美两国间航空旅客达613万人次,预计今年仍将保持每年15%的增长速度。

  但客观来说,中美对对方的了解仍然不足,彼此存“”之处实在不少,导致两国间互信程度明显落后于双边关系的实际需要。一个明显例子,就是至少从克林顿执政时期开始,美国就再三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但时至今日,美国仍然对中国缺乏必要的战略信任,总在无端质疑中国和平发展的意图。中美如何消弥“互信赤字”,避免战略误判,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的确,中美关系,是21世纪世界的决定性关系之一。造福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美两国的共同使命。 正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经强调的那样,对于中美关系,“我们必须培育它,我们必须促进它,我们必须扩展它”。(记者徐剑梅,新华国际客户端独家报道)

  原标题:中美关系风雨兼程四大启示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