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进程提速
备受关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加速推进。
2018年12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自贸区第十四轮谈判首席谈判代表会议上,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速基础已经具备,三方将在RCEP(中日韩及东盟等16国参加的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取得的重大成果基础上,探讨中日韩自贸区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的方案,RCEP也被认为是我国正在推动的经济体量最大、占我国外贸比重最高的自贸区谈判之一。中日韩三方商定将自下一轮谈判起恢复工作组会议,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议题展开实质性磋商。去年以来,中日韩三方已多次表达加快谈判意愿。去年5月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宣言,重申将进一步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去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参展企业阵容强大、产品新颖,成为一大亮点,折射出中日韩贸易潜力巨大,“中日韩自贸区”具备提速的现实需求,中国领导人亦提出要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三方加强合作的共同意愿增强,成为中日韩合作再出发的重要契机。历时6年的谈判峰回路转?
中日韩三国经贸往来源远流长,特别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在2002年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正式提出。设想中,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从中获益,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谈判已经历时6年,迄今几经波折,至今仍未达成框架协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分析说,冷战结束后,东亚经济领域改革同步,相互依存加深,但安全结构上的对立没有改变。日韩分别为美国在亚太安全区域的两大“不见面的盟国”,美国基于维护亚太区域安全格局的考虑,不希望有力量来整合日韩,三国历史认识、地缘条件以及发展阶段等情况多元复杂,与共同经济利益相匹配的“意识认同”也难于实现。
但时代大势,不可阻挡。公开资料显示,中日韩三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第十一大经济体,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合计均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2018年中日韩经济总量达20.95万亿美元,超过欧盟,接近北美自贸区,比目前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11国的经济总量多约10万亿美元,但经济一体化建设却落后于欧盟和北美,中日韩在经济实力和总量上均具备集结整合条件。
中国是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日韩分别是中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仅“中韩+中日”两个双边贸易之和即可与“中美贸易总量”相比。中日韩三国间经贸联系非常紧密,产业链高度融合。中日韩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和积极倡导者,十几年来,中日韩三国各自自贸区的建设已经积累非常多的经验。
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风险挑战加剧,中日韩自贸区再出发也成为三国不约而同的顺势而为。中国商务部有关人士明确指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随着贸易和投资壁垒的消除或降低,区域内各类资源更趋合理配置,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经济融合,共同繁荣。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符合三国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三国携手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自贸区等一体化进程的建设,将向国际社会传达出三国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
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自中日韩三国决定建设中日韩自贸区已经过去16年,三国经济状况均有所改变。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自贸区的谈判范围正从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分析指出,在货物贸易方面,三国贸易中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出口所占比重很大,通过建立自贸区降低关税、简化海关程序,将显著降低三国间交易成本,不仅为出口商带来市场机遇,也为进口商降低生产成本;在服务贸易方面,三国间服务部门的扩大开放和密切合作将促进新一轮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服务作为价值链的黏合剂和重要的生产投入,扩大开放的收益还将渗透到其他部门,建立自贸区不仅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出口,也意味着三国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区域生产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在投资方面,自贸协定还将扩大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为三国企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政策框架和营商环境。
中日韩三国均希望达成一份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而不至于在RCEP签订后成为鸡肋。RCEP由东盟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与,已经接近完成,其涵盖全球一半人口、1/3的贸易额和1/5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商务部国际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希望的是一份“全面、高水平、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日本外务省有关负责人也强调,中日韩自贸协定要比RCEP更有价值。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表示,RCEP谈判接近完成,中日韩作为RCEP成员已经积累了在RCEP框架内谈判的经验,这有助于降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沟通和博弈成本。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虽然已提速,但未来并非坦途。在进入实质性具体议题规则谈判时,中日韩之间仍需花费很多精力进行磋商和让步。此外,外部因素也可能给谈判带来干扰。三方需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机遇,排除外部干扰,求同存异共同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成,对三国和东亚地区,乃至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和产业布局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中日韩三国可以更合理配置其生产要素,贸易争端也将得到更加妥善的处理,同时增进了政治互助,这都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进步。另外,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如能尽快取得突破,可为中日共同推动CPTPP创造良好条件。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指出,中日韩自贸区若能早日建成,三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将给各国外贸带来巨大红利,有效缓解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冲击。
引领各地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实质性磋商将启,也引起了相关省份的高度重视。中日韩自贸区的加速落地对于相关省份来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可以大大提升对日韩的进出口贸易额以及日韩优势产业的引进,打造中国和日韩产业交流和贸易往来示范区,引领当地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东北亚地缘政治回暖,山东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这样,山东省与日韩在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深入,提升产业发展层级的动力将更加强劲。”在2018年年底举行的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如是说。
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正在积极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青岛市也在全力跟进,以此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近日也多次强调重视对日韩的贸易,“在精准到产业、企业的同时,要在国别上更加精准,集中力量突破日韩。我们最大的地缘优势就是临近日韩,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1月16日,出席辽宁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辽宁省人大代表、大连大学副校长李玉光提出,辽宁应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核心的“中日韩自贸协定示范区”,先行探索中日韩高层次经贸合作机制、创新政策,探索对日韩产业开放、金融开放合作政策、吸引日韩高端人才政策等,以加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日韩三国应加快在服务贸易及投资、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谈判。在一揽子、高水平贸易投资协议达成之前,可尽快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数字经济、金融保险等重点现代服务业领域实施“早期收获”项目。目前,海南自贸区(港)正全面深化服务业市场开放,为新环境下的中日韩合作提供新机遇。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实现人员、货物、货币的自由流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成功,日韩企业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