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考验决策层智慧

14.01.2015  13:16
          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突出。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但是在中国,这个问题尤为凸显。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有近5000万家,而超过90%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金融业的覆盖面太窄,不少中小企业只能转向小贷公司、影子银行等融资途径。   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特殊背景下,银行面对的风险防控压力增大、惜贷情绪严重,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对策。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国家主管部门数十次提出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作出相应部署。尤其是2014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来,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在2014年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40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十多次提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方向,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一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二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三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四要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五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六要加大政策支持。会议要求,所有涉农金融机构都要努力往下“”,做到不脱农、多惠农。   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要求改善融资服务。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品牌产品、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经营主体。   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倍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实现引导资金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促进“脱实向虚”的信贷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有效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7月16日,李克强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会议强调,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尽快见到实效。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支持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包括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项有力措施。   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融资支持,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   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十项措施,包括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发展,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改进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防止信贷投放“喜大厌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费用;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等。   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业务规模,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重点来看,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现状仍然是重中之重,这不单单是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也是为了社会就业。这些企业活得下去、活得滋润,才能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的确,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求解不易,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事关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让相关措施真正“走下去”,落到实处,更考验着中国领导层的改革魄力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