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启明年经济大格局

22.12.2015  11:36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拉开了2016年经济改革的大幕。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会议就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稳中求进基调未变

  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以及我国进入“三期叠加”的多重影响,2015年以来,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新旧动能转换仍在持续;从微观上看,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正因为如此,2016年的经济工作部署变得更加引人关注。

  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再次明确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为承压前行中的中国经济指明了方向。

  “2016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点还是稳增长和保增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担还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保增长。

  坚持“稳中有进”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经济形势不无关系。其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将是2016年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至7%。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发展正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经济运行将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杠杆格局。“预计2016年GDP增长6.8%左右,较2015年小幅放缓;CPI上涨2%左右。

  聚焦供给侧改革

  实现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同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升级的矛盾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经济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运行的应有之义。

  11月中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供给侧改革”被首次正式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随后的多个场合中,“供给侧改革”被高层多次提及,勾勒出在改革创新新框架下的经济调控新理念。

  此次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改革”也着墨颇多。报告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可以看出,通过供需两侧共同发力来打造经济新动能已是明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命题。正如宗良所说,2016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旧存在,为实现新旧动力的顺利转换,保持经济金融基本稳定,宏观政策应在坚持扩大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的管理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