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江苏|江苏:书写运河发展新华章

24.12.2017  07:55

  打开江苏地图,中国大运河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8个城市,“因运而生,因运而盛”,是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传奇。当时代巨轮航行到新的历史起点,江苏如何书写大运河新的锦绣华章,如何打造大运河“江苏样板”,保护、传承、利用好这条华夏的文化血脉、经济动脉?

   运河保护

  抓住文化的魂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位于扬州,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均居首位。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传播,充分利用运河资源,在运河“三改二”工程基础上,扩建改建了施桥船闸、邵伯船闸,并把湾头古镇、邵伯古镇精心打造为旅游特色小镇。通过这些举措,他们在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上树立了“扬州样板”。

  据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介绍,江苏在大运河沿线省市中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突出文化关键词,以文化的眼光,按照文化规律,统筹推动文保、生态、旅游、水利和城镇建设等,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亮点纷呈。

  大运河在江苏境内并非一条单线,而是呈多线、复线带状分布,江苏“点线面”联动,科学把握点、线、面关系,把线性河道和紧邻河道的乡村、城镇串起来,把主干道及其支流覆盖的广大流域连起来,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大运河文化廊道格局。

  淮安是明清两朝的“天下粮仓”,“漕运”文化是其重要特色,“里运河文化长廊”重现了淮安“运河之都”的记忆;苏州是春秋时吴国都城,运河沿线吴文化遗址俯拾皆是……大运河在江苏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推动大运河文化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说,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是古老的大运河在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运河传承

  筑牢生态的基

  文化是运河的灵魂,生态是运河的生命。2016年,江苏提出并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以运河为主干线,以扬州、淮安、宿迁和徐州等沿河城市为规划范围。在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的前提下,打造世界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样板区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

  长300多米的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是运河沿线最长的多孔石桥,其柔性桥墩工艺达到中国桥梁工艺的最高水平;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承载了无数江南记忆……这样的历史财富,都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基础上。因此,苏州在运河保护和传承中,把运河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据了解,新一轮的苏州运河风光带建设总投资为7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的运河沿线两岸186公里的“三违”(违章占地、违章建筑、违章码头)拆除整治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把运河堤岸从4.8米提高到6.5米,守好运河安全底线。在此功能定位基础上,因段施策附加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功能。

  随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入推进,运河文化慢慢走进学校、走进社区,来自民间的运河传承人队伍日益壮大。在扬州,1000多位市民成立大运河保护志愿者总队;在淮安,68岁的市民高虎退休后一直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采写运河的故事;在无锡,世居运河边的黄仁荣,以81岁高龄担任无锡运河窑址博物馆顾问,收集、整理窑址文化,为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解运河老窑“火红”的岁月。

   运河发展

  画出新的美景

  站在苏州狮子山大桥上,一边是高新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边是姑苏城水墨画般的粉墙黛瓦,京杭大运河奔流不息。

  古往今来,运河不仅是星光璀璨的文明长河,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江苏段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区段,是“活的运河”的代表。2016年,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线货运量近4亿吨,相当于10余条单线沪宁线的年货运量。

  2017年9月,针对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江苏提出“三个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的建设构想。

  无锡运河边的北仓门曾是江南规模最大的蚕丝仓库,已有百年历史。2005年,留学归来的郑皓华女士斥巨资修旧如故,将其改造成江苏省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江南大学教授徐诚一工作室落户7年,在此创作出了《阿炳》系列、《希望》等一批获全国大奖的作品。

  “在运河城市建设中,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长邓清说,WCCO通过每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世界运河古镇的合作机制,建立了运河城市、运河古镇与企业对接平台,联合、分享越来越成为世界运河城市共同心声。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大运河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大运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积极因素,能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载12月20日《经济日报》)

标签:

编辑:莫小羽

江苏: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机
  清澈涌淌的运河水、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流新华报业网
我省部署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交汇点讯 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