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出版人共写“一带一路”文化

01.09.2015  15:41

              “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公布10项成果;中国出版集团与阿拉伯出版商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97项出版合作……在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国内出版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的好消息不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图博会打开“文化窗”

        以书为媒体,用微笑做语言,图博会成为国内出版人、读者了解“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发展的一扇窗口。展会期间,在主宾国阿联酋展台的阿拉伯书法角,观众们为拿到根据自己姓名拼音写成的阿拉伯语书法作品而排起长队。仅图博会前三天专业场,阿拉伯书法家就为中国观众写下1000多幅作品。

        在海外馆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斯里兰卡和哈萨克斯坦4个国家首次参展。在斯里兰卡展台,身穿民族服装的展台负责人YAPA LALANA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了参展的图书。在介绍汉语学习的图书时,她告诉记者,现在斯里兰卡国内学汉语的有两三千人,很多都想来中国发展。

        “我十分热爱中国,爱我的每一个中国朋友。我人生近16年是和中国紧密相连的。”8月29日下午,在设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书专柜的俄罗斯展台,俄罗斯作家尤里·伊利亚欣饱含深情地介绍了作品《中国片断》。尤里·伊利亚欣说,创作这本书是为了让俄罗斯人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最好、最美丽的一部分。

        出版合作越发深入

        浙江少儿出版社宣布全资收购澳大利亚新前沿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创办埃及分社,我国高铁技术图书将走进俄罗斯……国内出版社在版权贸易、推动产业布局和出版合作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越发深入。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在“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方面一直成果不断。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展台,记者看到刚刚出版的《长安向西,罗马向东》中英文版。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陕西”丛书的第一本,未来还将推出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作者的相关作品。“邀请了解陕西风土人情的外国人用母语写作,记录当代中国陕西人的现实生活,这样的图书更容易感染国外读者。”本书策划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北京图书策划中心总经理李向晨如是说。

        “我们和中国的出版人一直在就塞尔维亚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通进行交流。今年10月我们将在贝尔格莱德书展上推出作家张炜的7部作品。”去年曾获得第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塞尔维亚出版人弗拉蒂斯拉夫·巴亚茨,今年也以作家身份参加展会。他的作品被收入“塞尔维亚当代文学精选”系列丛书,在图博会上首发。“作品能在中国出版,我感到很荣幸。”巴亚茨说。

        8月27日上午,浙江大学出版社首发《“一带一路”读本》《“一带一路”一百问》,并宣布这两本书的版权已输出到美国、印度等地,未来还将推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袁亚春告诉记者:“浙大社以图书作为载体,未来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主题活动,让研究人员直接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

        项目合作仍待突破

        目前,国内出版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人的合作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埃及智慧宫文化投资出版公司总经理艾哈迈德·赛伊德认为,虽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最近5年的合作有很大发展,但中国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了解仍然不深,需要研究阿拉伯国家的语言、习俗和逻辑。

        “要鼓励更多的翻译家加入我们的工作。”阿联酋出版商协会主席麦尔燕·舍纳绥表示,语言不通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在阿联酋,中文学习还只是刚刚起步。麦尔燕·舍纳绥认为,在出版方面,中阿两国文化合作、翻译合作的努力还不够。“我们需要在某一个节点开始,真正开启一些合作项目。”

        外研社目前已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学习产品1500余种。面对工具书等基础建设周期漫长、投入大、专家少的情况,外研社综合语种出版分社社长彭冬林建议,政府要对出版行业进行引导,避免行业重复建设与劳动。同时,希望政府搭建平台,让出版社搭上高铁项目等“顺风车”完成基础建设工作。

        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霁虹认为,出版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文化推广,劣势在于沿线国家图书发行量比较小,出版社难以从中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加强支持。  (李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