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靖江)国际创新创业大会分论坛报告摘登
重塑中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
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陈映秋
我们国家近两年虽然接了不少船舶订单,但总体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中国制造2025》提到,2020年,中国要步入世界造船强国行列,建成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设计、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我国船舶制造业需求旺盛,但是仍需深度挖掘潜力。放眼船舶制造业,存在很多普遍的问题,比如缺乏领军人才、金融强度也不够。品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是短板,我们一定要争取构建自主设计体系、制造体系、市场体系(生产链、供应链、产业链)。
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腾飞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为智能船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制造业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虚拟现实(VR)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AI)将成为船舶工业界开启与引领“超现实之门”的技术变革。其必经的技术路线必然是“传统行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世界造船行业中,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开启,我们的科研方向可以朝着人工智能(智能船舶)、可再生能源运用(超级生态环保船舶)靠拢,实施人才战略,跟上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步伐。
机械工业发展态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陈斌
今年1~8月,机械工业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预期,市场信心逐步提升,效益改善、出口回升、结构优化、转型发展动力增强。
与消费市场关系密切的产品均实现较快增长,如汽车、摩托车、数码相机。与环境保护绿色制造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如环境监测专用仪表、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与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产品增长势头良好,如工业自动仪表、控制系统、试验机等。
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程机械类产品明显增长,工程机械10种主要产品产量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挖掘机同比增幅接近70%。国家重点工程拉动相关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如输变电通道建设项目以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带动输变电相关的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
展望今后几个月,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以及利好于机械工业的政策逐步落实,行业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还应看到,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仍有不少矛盾与问题,稳中之忧仍然存在,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繁重。
机械工业传统用户钢铁、电力、煤炭、化工、石油等领域处于去产能阶段的行业发展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上述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优化存量、改造升级,为机械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另外,较高的社会保有量增大了机械产品增量回升难度。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各类机械产品的社会保有量均已达到相当规模,对在役设备的更新改造维护已成为需求中的重要部分,这既减轻增速波动下行的幅度,同时也增加了增量回升的难度。(沈宇辉整理)
德国工业4.0解决方案对接中国企业转型升级
德国中德工业4.0联盟执委会主席 周向前
介绍一下目前德国工业4.0前沿进展情况。
工业物联网:
目前,仅有少数制造型企业的传感器和设备进行了互联并应用了嵌入式计算技术。这些产品的组织方式依旧是垂直的金字塔结构,系统中的传感器和分布装置的智能有限,控制者需要通过中心制造流程对系统进行控制。然而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设备,甚至包括一些半成品,都将装备嵌入式计算技术,并通过标准技术实现互联。届时,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产品设备将能进行互动和沟通,并由中央处理器集中控制。物联网将实现决策的去中心化,互联设备能进行自动分析和决策,对环境变化进行实时反应。
3D模拟生产:
在工程设计领域,不少公司都采用了3D模拟技术来设计产品的结构和材料。未来,模拟技术将在工厂运营中扩展到更广的范围。人们可以用实时数据来模仿包括机器、产品和人在内的物理世界,将新产品放入虚拟的生产环境中。
机器人4.0:
很多行业制造商已经广泛采用机器人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以往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只能进行简单任务的处理,但今天的机器人技术则变得更加强大。它们变得更加灵活,且能和工人及其他机器互动。
云平台与大数据:
今天大部分公司的IT系统并未完全整合。公司、供应商和客户常常相互割裂。企业内部,工程设计、生产和职能部门也往往各自为战。即便是工程设计这一环节,也没有几家公司能做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三位一体。但随着工业4.0的发展,公司、部门和职能将成为更加紧密的整体,一条横跨公司的数据网络将让价值链真正实现自动化。
(沈宇辉整理)
智能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安德森·林奎斯特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引擎,但是近些年中国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向亚洲国家转移。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国必须转型,必须进行智能制造,这样才能够实现让制造业成为国家产业支柱这样一个愿景。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必须补足理论短板: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高校与企业直接的合作至关重要,中国要在知识产权方面有重大突破,而不能简单地抄袭别人的成果。
我觉得中国应该鼓励以好奇心为驱动的研究,重大突破,不是只服务于眼前,要有长远的目标。我有一个建议,大家再也不要使用论文指标,作为提升的重要目标。我认为这对中国长远发展不是很好。中国和美国一样,从来不缺天才。但很遗憾,我没能发现这里的年轻人有很有趣的研究领域,或者说很少很少。
我认为要想有所发现,就需不走寻常路,不按常规思维出牌。很多情况下,常常是灵感的偶然迸发得以激发出新的思路。而如果要说科学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垂青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垂青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勤于探索的人。这种看似偶然的迸发,其实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张园整理)
中国能源发展形势报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吴吟
近年来,世界能源市场总体宽松,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同行动。能源技术孕育着重大突破,石墨烯技术的研发应用、可燃冰开发等。从全局上来看:整体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三产比重持续增加;城镇化发展不再额外增加生活用电,可以以较低人均能源消费完成工业化;今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碳排放配额管控制度得以实施。如果非化石能源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可能实现由煤炭直接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
能源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安全为本、节约优先、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战略意向,借助数字经济活力,实现能源产业新发展。就煤炭产业而言,利用走标准化、定制化、集中化、分质化发展道路,实现能源向优势方向发展;在天然气产业层面,理顺天然气价格,确定峰谷气价、可中断气价等,大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市场化,提高其覆盖率和利用率;从非石化能源产业来看,优先发展分布式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实施低压并网、就近利用;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智能化,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水源能、空气能等各种新能源;考虑到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前景,我们可以农林废弃物、工业有机污水、城市垃圾等生产电力或新型燃料,并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有机肥料或建筑材料等。同时,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为能源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孙圣悦整理)
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打造国际高端节能环保合作平台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刚
国际贸易向绿色经济倾斜。打个比方,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不能进出口,珍惜野生动植物,有害物质过高的农副产品和各种饮料、食品有危害环境或污染环境的工业产品,需受到严格限制。这样一来,市民消费的产品、整体消费水平向绿色商品转变。
目前,全球都在发展低碳工业,为了顺应大潮流,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绿色产业生产链,亟需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原动力。
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建立了技术转移合作伙伴关系。在中美科技创新园建孵化器和加速器,通过与科技部的联合共建,着力引进和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和团队,开展源头创新、技术转化和成果产业化孵化,支持外籍优秀人才和团队合作研发、国际成果孵化、国际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项目联合资助、国际交流、基础公共平台建设。通过先行先试,构建包括创新创业空间、专业设备、技术服务、专项政策、国际融资、综合配套等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体系,打造原创研究、国际技术合作研究、产业孵化的国际创新链条,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际科技孵化基地。
(孙圣悦整理)
智慧港口前沿动态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勇生
要谈智慧港口,首先还是要知道何为智慧港口。根据研究,目前比较认可的关于智慧港口的定义是借用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手段,对港口各核心关键信息进行透彻感知、广泛链接、深入计算,实现各个资源与各个参与方的无缝连接和协同联动,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信息化港口。
目前,我国智慧港口的建设,主要还是集中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长江上游的宜昌、武汉也在逐步推进,从地域分布上来讲,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全面展开向中部沿江港口延伸的态势。
智慧港口都具有哪些特征?一般来说,智慧港口具有全面感知、广泛互联、高度共享、智能决策、自主装卸、深度协同等六大特征。全面感知即通过各个传感器对港口的信息进行感知。广泛互联即通过互联网,使用PC终端、手机APP等设备,将与港口有关的单位,实现互联。高度共享即将一些闲置资源通过互联以后,实现数据设备设施共享,达到降低成本,高度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浪费等问题。智能决策即通过数据,快速高效地制定复杂计划和解决决策问题。自主装卸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装卸,而是通过学习和思维自主设定任务完成工作。深度协同便是最终呈现出的港口运作方式,即车、船、港、人,实现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高效运作。
一个智慧港口,主要是由智慧的码头、智慧的口岸以及智能商务等功能构成。智慧的码头包括智能闸口、理货、自动化码头;智慧的口岸即实现通关的一体化;智能商务则包含运输方式的选择功能、高层次商贸的问题解决方案、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等。支撑智慧港口的主要技术,主要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
(王旭 严云秋整理)
国外典型港口发展模式与启示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室主任 刘晓雷
国外典型港口发展能给我们国内的港口带来什么启示?首先要提升理念、先行引领,实施港口强国战略。调整港口发展理念和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港口发展的外部性。其次要适度超前、长远规划,建设一流的设施。推进港口“再开发”,前瞻谋划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对于有条件的港口,建成集“长江门户、江海直转、超深航道、深水泊位”等众多优势资源于一身的深水港区。再次要创新驱动,现代指挥,应用一流的技术。重视加强自动化码头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还要注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一流的服务。加快推进港口升级换代,大力促进游轮经济发展,促进绿色平安港口发展,推动港城融合发展,强化区港联动协调发展。
靖江港作为长江北岸首个县级亿吨港,对靖江港口发展,我有几点建议:要深入开展国内外强港对标。坚持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持续加强世界典型国家、典型港口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创新技术、先进管理等方面的国际跟踪与对标研究;以“四个一流”为目标指引,研究构建强港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国内外强港对标,定期开展测评;开展国内外一流强港的实现途径与推进机制研究,形成一流港口。要积极制定对接“一带一路”港口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作为热点,靖江港发展需要紧贴热点,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发挥自身的优势。要加强靖江港发展模式总结与品牌营销。总结提炼靖江港口发展模式,探索靖江特色港口发展之路;构建长江沿线港口话语体系,扩大朋友圈,加强港口合作;坚定不移地坚持开放协作战略,实施靖江港口“走出去”战略。要推进靖江绿色港口发展。提高岸线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支持货主码头公用化,支持老旧码头升级改造,支持港口岸电改造。做好绿色港口建设,针对靖江港口物流货种特点,重点做好大宗散货粉尘综合防治和危险品水污染防治工作及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港口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建立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王旭 严云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