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国路”点亮肯尼亚人美好希望
新华社内罗毕3月8日电 通讯:“中国路”点亮肯尼亚人美好希望
新华社记者丁小溪 袁炳忠
干涸龟裂的河床,漫天飞扬的红土,焦黑坚硬的岩石……在肯尼亚北部马萨比特郡,目之所及,是一片苍凉地貌。
在这片人口约20万、人均年收入仅200美元的炙热土地上,贫困、干旱和部族冲突世世代代困扰着当地居民。然而,由中国公司承建的托比-摩亚雷公路正在让这里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
战略之路
“公路竣工后,将彻底打通肯尼亚南北,成为非洲大陆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承建这一公路项目的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富强说。
托比-摩亚雷公路全长130公里,造价约9亿元人民币(约合1.38亿美元),起点为肯北部马萨比特小镇托比,终点位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边境重镇摩亚雷,预计将于今年6月正式竣工通车。
摩亚雷商会会长阿里·穆明介绍说,这条由中国承建的公路是东非交通要道肯尼亚“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简称“拉穆走廊”)的一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意义。由于摩亚雷大致位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两座首都之间的中心地带,该公路将成为运送军事物资的重要通道,更是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必经之路。
“越来越多的埃塞民众如今开始通过摩亚雷进入肯尼亚境内,有的为了做生意,有的为了跨境获取水源,公路已经为肯埃两国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穆明兴奋地说,“公路为肯尼亚和埃塞打开了一个巨大市场。埃塞近1亿人口都可以从中获利,一方面有利于肯尼亚从埃塞进口石油,同时也促进埃塞进口肯尼亚物资。”
当地瓦尔达镇官员贾塔尼说,以前从摩亚雷到内罗毕要花至少三天时间,而公路建成后,一天就可以到,效率大大提高。“中国人更是建造了移动信号塔,让我们有了手机和无线网络,增强了地区竞争力”。
平安之路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曾将这条贯穿肯尼亚北部的道路称为恐怖与死亡之路。邻国索马里的恐怖分子和悍勇好斗的当地部族,昔日几乎让这里沦为犯罪与暴力的代名词。
然而,托比-摩亚雷公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切,为当地带来了久违的和平环境。
“过去,由于路况不好,汽车行驶速度非常慢,恐怖分子或是强盗埋伏在路边,持枪对过往车辆进行拦截和抢劫,并在警方赶到之前逃之夭夭。这样的犯罪活动以前大概一周一起,但如今已几乎绝迹,”马萨比特郡警察迪达说,“如今的公路平坦宽阔,汽车高速行驶,不受任何阻碍,犯罪分子再难故技重施。”
中国公司为当地义务挖掘的水塘更是缓和了激烈的部族冲突。
肯内政部官员理查德·科戈仁说,游牧民族居住的北部地区干旱缺水,以博拉纳和加布拉两大部族为主的牧民常为争夺水源而爆发冲突。
“三年前,这里只有三四个水塘。旱季来临时,骆驼、牛、羊等牲畜经常因找不到水而渴死。这些动物是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获得水源,当地部族彼此争斗,损失惨重。”
现如今,中国企业为瓦尔达镇建造的水塘每天可以满足周边300多户家庭、4000多头牲畜的用水需求。像瓦尔达镇这样的水塘,中国人在公路沿线一共挖了15口。
博拉纳部族牧民阿布迪娅·穆罕默德是6个孩子的母亲,最近刚刚带领全家返回昔日的家园。“当年,由于干旱缺水和由此引发的激烈冲突,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这口水塘如今让我们重返故里,我对此非常感激”。
负责管理水塘的当地居民迪德·布克说,水塘如此多,部族之间已没有必要争夺水源,地区治安得到了很大好转,“我们由衷感谢中国人为这里带来了安全”。
友谊之路
在托比-摩亚雷公路沿线的空旷红土上,坐落着一座崭新的小学。200多个当地孩子坐在明亮的课堂里,书声琅琅,笑声阵阵。
这是去年11月由中国武夷斥资250万先令(约合2.5万美元)在福纳亚塔地区援建的新小学。三年前,老校舍在部落冲突中被付之一炬;如今中国人修建的新小学里,配有70套崭新桌椅,采用太阳能供电,可以全天照明无间断。
在教育资源极为匮乏的马萨比特郡,这是方圆数十公里内唯一的学校。
校长助理伊萨克感激地说,新校舍让孩子们有地方念书了,周边部落都从中受益,我们不会忘记中国给予的帮助。
11岁男孩穆罕默德用蹩脚的英语说,在有灯光照明的教室里上课很舒服,再也不想回到当年没有电的学校。
学生家长达拉查说,自己有三个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寻求改变命运。
如今,托比-摩亚雷公路已成为一段象征中肯友谊的公路。
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负责人王树文说,中方员工在艰苦条件下,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时,项目雇佣的中方与肯方员工比例约为1:15,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树立了良好口碑。
中国为饱受贫困、冲突困扰的当地牧民带来了水源和就业机会,为他们打开了接受教育和对外发展的窗口。中肯关系正是在这样的磨合和沟通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此刻,水塘边驼铃声阵阵,数十只骆驼正在岸边俯身汲水。不远处,衣着鲜艳的博拉纳部族女孩提着装满水的橙黄色水桶,脚步欢快地走入丛林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