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很多艺术家慷慨解囊,捐献了不少珍贵藏品
中国江苏网4月7日讯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建设备受市民关注。记者了解到,这座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与市政府共建的博物馆将于本月开馆,目前正在布展。近日,记者提前进行了探访。
体现泰式民居特色
“饮香书场”可容纳150多人同时观看表演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位于柳园街区北侧中部,是一组体现泰式民居特色的建筑,青砖黛瓦,檐口平直,既美观又简朴。
目前,“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馆名已经挂起来了,题写者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总顾问孙家正。
博物馆整体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式的建筑,东南西北方向的建筑分别是展厅、门厅、图书馆和书场,外加一个大大的天井,总建筑面积约为2400平方米。今后,这里将是评书评话展示、研究、培训以及比赛和演出的基地。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的建筑特色有些类似于苏州博物馆。”凤城河风景区工程处负责人朱衡介绍,以门厅屋面为例,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大屋顶,沉闷,光线阴暗,在采光方面有束缚;而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的门厅屋顶,采用的是玻璃屋面,这样可在室内借到天光。
在整个博物馆里,“饮香书场”是个特色。“饮香书场”是2层建筑,其中1层是半地下的,所以看上去,比2层高的展厅略矮。
“书 场沿用的是古名。”凤城河风景区负责博物馆筹建工作的文博部专家汪维寅介绍,“饮香书场”始建于1880年前后,位于现在的中百一店附近,曾是泰州最大的 书场,里面有小条桌和小方凳,可容纳300多人同时听书。记者看到,博物馆的“饮香书场”仿照旧时书场模样,有舞台和观众区,在一层以及二层阁楼和走廊延 伸出来的地方布置有小方桌和靠背椅,最多可容纳150多人同时观看表演。
总共设置5个展区
综合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手段
与多数博物馆一样,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手法来展示中国评书评话的历史、发展和成就。
博物馆展厅里,分为千年流变、一代宗师、万壑争流、百尺竿头、十年树木,共5个展区。
“千 年流变”主要介绍中国评书评话的源流、发展史,“一代宗师”主要介绍评书评话大师柳敬亭从出生、流亡、漂泊、到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万壑争流”主要介绍 晚清以来中国评书评话艺术的发展演变,保存有部分评书评话艺术家的演出录音。“百尺竿头”主要介绍现代评书评话艺术的现状和发展,“十年树木”则是近现代 评书评话研究成果的回顾。
博物馆还用“汉代说唱俑”来营造氛围。说唱俑是一种汉代石刻,是古人在说唱时以小鼓击节伴奏的造型。说唱 俑常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说唱表演艺人的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的汉代说唱俑是通过高仿技术复制而成的。此外,还有小泥塑, 用来还原柳敬亭说书的故事。
博物馆还用动漫视频的形式展示柳敬亭说书的场景。“随着视频资料的丰富,今后观众可以点播视频欣赏。”汪维寅说。
藏品达1700多件(套)
包括多位艺术家的手稿、道具、演出服等
2010年10月,博物馆开始面向全国征集藏品,截至目前已征集登记的藏品达到1700多件(套),包括很多艺术家提供的作品手稿、道具、演出服装等。
东 北著名评书评话研究学者耿瑛长期从事评书评话的创作和研究、编辑工作,曾著有《中国曲艺史》、《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等。他给博物馆捐赠的《五小十杰闹东 京》和《群侠闹海》两部手稿计800多页,以及《北方说书叙事录》清样书一部。值得一提的是,《北方说书叙事录》一书成稿后,因诸多原因未能印刷发行,该 书的清样书存世仅有8本,耿瑛将其珍藏的仅有一本捐献给了泰州。
著名评书作家郝赫出生于东北郝派西河大鼓世家,编著有《小将杨文广》、《中国评书精华》等,其创作的经典评书《怪侠欧阳德》被拍摄成电视剧,正在热播。此次,他将编写的《怪侠欧阳德》毛边书无偿赠送给泰州。
“毛边书是指未经裁剪的书。看书时得耐着性子,将书页一一裁开。毛边书摸起来毛茸茸的。鲁迅非常喜爱毛边书,自诩是‘毛边党’。毛边书最早源于欧洲国家,上世纪初在中国流行。郝赫的这套毛边书只发行了100套,非常珍贵。”汪维寅说。
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表演艺术家也奉献出自己的珍藏。
博 物馆收藏有蒙古族说书艺术家道尔吉生前用过的马头琴。与汉族大部分评书只说不唱不同,蒙古族边唱边说的乌力格尔(蒙语意为“说书”)被归为说书一类,马头 琴则是在表演乌力格尔时必须使用的乐器。 据介绍,曾有日本收藏家向道尔吉提出,要用几十万元买他这把琴,被道尔吉拒绝。后来,道尔吉的家人听闻中国评书评 话博物馆正在筹建,就无偿捐赠给了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
博物馆里还有一幅名叫《猴和鸟的故事》的唐卡(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也非常珍贵,这是西藏自治区曲艺家协会捐赠的。唐 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这幅唐卡是著名藏族曲艺表演家土登曾使用过的,上面画着绿树、白云、小溪等色彩鲜明的景色,猕猴、飞鸟、公 鸡、白兔等动物则栩栩如生,四周还用金底红花的绸缎进行了缝制装裱。
编辑: 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