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完赛
“互联网+智能车”在常熟迈进真实道路交通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家都尝试在2020年前后将无人驾驶车辆投放市场。未来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通讯系统的支撑下,无人驾驶在我国将成为可能。”11月16日,2015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常熟成功完赛,来自国内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支无人驾驶车队参赛,参赛车辆完成了城市制定区域特定任务,并在真实、开放的综合道路交通环境下进行了自主驾驶测试。
现场整个赛程约13.5公里,整装待发的参赛车辆外观与普通车辆差别不大,行驶时只需打开控制方向和油门开关。“无人驾驶的关键在于给汽车安装一副可感知周边环境的‘眼睛’,即传感器,从而实现对路况的观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薛建儒介绍,无人驾驶智能车由普通车改造而来,车辆通过激光、航母波雷达、相机配合来感知道路环境,再通过中央控制平台将道路状况通过计算机输入到控制器从而控制方向盘、油门和踏板,实现无人驾驶。
据介绍,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今年测试也加大难度,比如障碍环节增加可移动机器人,设置泥泞的乡间道路和积水道路,难度的提高为的就是测试技术是否真正达到真实道路的上路标准。“智能车要真正实现上路,还需要一个整体智能交通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认为,目前国内智能车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国相比,硬软件都不是问题,但由于起步晚,国内还缺乏成熟的无人驾驶平台,智能车要投入实际应用,还需推动建设真实的道路环境。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创办于2009年,本届比赛是第七届,也是继在西安、鄂尔多斯和赤峰举办前四届比赛之后,连续第三次在常熟举办的体现我国无人驾驶智能车辆发展水平的比赛。常熟目前集聚了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20余家,已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集聚区”和国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2015年8月,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落户常熟。李晓静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