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为了牵于一线的生命——中国救援队员回忆对被困62小时幸存者的施救
“入行4年,这次救援行动是我经历过最艰难的一次。”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回想起那不眠不休的34小时,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队员陶宗鹏感慨万千。就在这次行动中,陶宗鹏和他的队友们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地从尼泊尔地震废墟中救出一名被困长达62小时的幸存者。
25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62名队员连夜赶到北京首都机场登上奔赴尼泊尔的飞机,成为最早抵达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之一。
震后的加德满都满目疮痍,随处可见残缺的楼板和钢筋突兀地指向天空。每一处废墟下,都可能有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生命。中国救援队员没有多作停留,便直奔一栋已经坍塌的七层居民楼。这栋楼3层以下全部坍塌,一名受困男子被埋在瓦砾下6米的一处空隙里。
据陶宗鹏介绍,这次搜救工作异常艰难。他们听到废墟里隐隐传来男子的声音,但前面隔着重重障碍。他们试着从几个方向搜索,均以失败告终。几经周折,他们确定了男子的受困地点。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理念是‘生命至上’,看着受困人亲属乞求的眼神,我们别无选择,”陶宗鹏如是说。
洞口下是一个呈90度直角的通道,没有梯子,队员们只能徒手攀爬俯身前行,进出一趟至少需要15分钟。作业面下仅能容纳一两个人,队员们在狭小闷热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地剪开纵横交错的钢筋,锯开横七竖八的木板,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才出来休息一会儿。为了赶时间,陶宗鹏的右臂不慎被一根锋利的钢筋划得鲜血直流……
回忆起那一幕,陶宗鹏笑了起来。作业面下面有个蓄水池,陶宗鹏和队友们等不得抽干池子就跳了进去,靴子里灌的全是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推进,当被困者终于被成功送出地面的时候,陶宗鹏长舒一口气。
进救援队这些年,陶宗鹏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家里时时牵挂着他的亲人。“这次出来执行任务,我没和家里人说,怕他们担心。”他说,他的妻子看新闻才知道他去了尼泊尔地震一线的消息。在他完成任务回到营地后,看到妻子打来的十几个未接来电。“我刚一拨回去,她就哭起来了,”他的声音略带酸涩。
成为搜救队员就意味着与死亡相伴,意味着动荡的生活,可究竟是什么支撑着陶宗鹏和他的队友们坚持下去?听到记者的问题,陶宗鹏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在我们搜救队流传着一句话——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赢’,就是‘胜’,就是‘能’。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队员的身份让我感到无上的光荣,这种幸福感是无法替代的,我非常热爱这份事业。”此刻他的眼睛很亮,里面是满满的真诚。
来源: 新华社 编辑: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