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地球“第三极”民用航空传奇
原标题:中国打造地球“第三极”民用航空传奇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钱春弦、坚赞、余里)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国航以执飞中国全部11个高高原机场(海拔在2438米以上),开辟近20条高原航线,在高原机场安全运营50年的成绩,打造了青藏高原全球“第三极”民用航空传奇。
中国西南部的区域,集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在民航界的级别划分中,这里被称为“高高原”,比高原还要高,这“高”指海拔,也意味着难度。
曾在西藏拉萨贡嘎机场工作的杨明,向记者回忆起多年前的一次经历:一位因车祸受伤的小女孩需要搭乘次日航班到内地治伤。女孩父亲手中一件特殊行李被安检人员拦下,那是一口“石锅”。小女孩说:“叔叔,请小心些,那里边有我的手。接上后,我还要用它来画画呢。”但因交通不便,小女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1965年,中国第一条高原航线正式开通;1995年,开辟成都—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航线,刷新世界海拔最高民用机场通航纪录;2006年,试飞世界航路最复杂的林芝机场,并开通成都—林芝航线;2008年,实现拉萨夜航;2010年,成都—拉萨—阿里航线开通;同年日喀则(海拔3782米)首航成功;2011年,北京拉萨直达航线开航;2013年,顺利降落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411米)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2014年,国航航班平稳降落在阿坝红原机场(海拔3535米);2015年,北京林芝直航。
藏区的民航运输有“三多”——孩子多、急病患者多、担架旅客多。在高高原地区,许多危急情况,民航是唯一的选择。“西藏的机场修到哪,国航的飞机就飞到哪”,这是中国民航对藏区同胞的承诺。一个普通飞行员拿下高高原机长资质,至少需要十年。国航拥有近5000名飞行员,具有高高原资质的机长只有259人,在飞行员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国航在藏区航线飞行中却始终实行双机长配组。
年轻一代高原航线“探路者”中,李应是个代表性人物。2008年,他驾机实现拉萨第一次夜航,成为世界民航飞行史上第一个在月色中俯瞰布达拉宫的人。
“在藏区人民需要面前,苦和险算不上什么。”2010年,李应等一行十几人前往阿里进行通航前的考察,从拉萨到阿里需要驱车1600公里,路况不好,而且要穿越几座五六千米的雪山。考察组历尽艰辛,行驶到距阿里还有400多公里时,看到阿里党政军民近百人,手捧着哈达站在那里迎接。“迎出400公里!这是多么高的礼遇!又是藏区人民多么大的渴望!”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球“第三极”,西藏、四川、青海境内11个高高原机场,全部由国航完成试飞和首航,并陆续开辟出近20条往返“世界屋脊”的国际、国内和区内航线,构筑起以拉萨为中心密集辐射周边大、中城市的航线网络。
50年间,国航在成都—拉萨航线上安全起降8.48万架次,运送中外旅客1099万人次,运输货物邮件24万吨;今年上半年,国航每月在藏区航线安全起降五百余架次,运送旅客六万余人次,运输货物邮件六百余吨。
高原航线的意义,不仅在于西藏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更重要的是拉近了高原与世界间的时空距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天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西藏地区民航航线总数已达58条。通航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38个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拉萨贡嘎机场为枢纽,区内其他机场为支线,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份的航线网络。
原标题:中国打造地球“第三极”民用航空传奇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