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区受降档案首次系统公开 再现70年前胜利时刻
再现70年前胜利时刻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首次系统公开
展览位于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将持续到10月8日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总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此后,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参照南京中国战区总受降仪式,举行分区受降。昨天下午,“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史料展”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见证胜利时刻的文房用品,以及100多件从未公开展示过的档案,30多件相关文物,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对外亮相。据了解,这是中国战区受降档案首次系统公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公众可以去参观。现代快报记者 徐萌 胡玉梅
实物
“中国红”文房用品,见证胜利时刻
充满了中国风的文房用品,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它们直接见证了1945年9月9日,中国总受降区上的胜利时刻。
当时,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内的长案前,冈村宁次接到降书,阅读完毕,冈村宁次用微微颤抖的手分别在两份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又从衣袋里取出一枚圆形图章,盖在名下。何应钦接过了冈村宁次签名盖章的《降书》审阅后,也在上面签字盖章,而后将一份《降书》交萧毅肃,命他转交给冈村宁次。接着,何应钦又命萧毅肃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转交,冈村宁次在受领证上签名盖章后,命小林呈递。随后,何应钦宣布日本投降代表退席。
专家说,南博现藏两套文具,红底为中方代表何应钦接受日本投降签字所用,白底为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降书所用。红色为中国传统的喜庆之色,用于婚庆典礼等;而白色则是表示失败投降,如历史上战败方一般都要挂白旗。选用这两种颜色也正契合了当时两国各自的角色关系。两套文具器件相同,分别是笔、墨、砚、水盂、印盒、笔架。而这次展出的是当年何应钦用过的文房用品。
矛头、驳壳手枪,见证新四军血战
六合桂子山战斗中新四军使用的红缨枪头、矛头、二八驳壳手枪、皮子弹带、手榴弹,还有缴获的敌方情报……展厅中,这些已经斑驳的文物,记录了抗战期间,新四军在南京周边地区奋战的场景及收获。
1943年8月14日,日军第6师团1个大队及伪军进犯淮南抗日根据地。8月17日,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部队在六合八百桥与进犯的日军和伪军开火。相比之下,日伪军武器占优,使用了枪炮、毒气弹等发起猛烈攻击。然而,新四军占据桂子山两个山头,用水打湿衣服、用毛巾堵住口鼻坚持战斗,牢牢控制阵地。这场战斗持续了近12个小时,新四军终于打退敌人,并击毙击伤了300余日伪军。专家介绍,“桂子山战斗中,新四军用的就是这些装备取得了胜利。”
提醒
百余件受降档案首次亮相,展览持续到10月8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郭必强说,中国战区的受降展示了胜利的姿态,可以称作“没有走进历史的历史”,“展览中的100多件受降档案,之前从未系统公开过。”此外,原本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的30余件文物、高邮档案馆等也前来助阵,共同展示中国战区受降的全貌。
此次展览分为“全民族抗战”、“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战区总受降”、“分区受降”、“解放区抗日军队自主受降”五个部分,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
揭秘
洽降地点:最初定在江西玉山
“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何总司令应钦之命令”“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及物资”……展厅内,一张张老照片,一张张不同的信笺纸,静静讲述了当年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日双方交涉斡旋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当天下午,时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向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发出电报,对接下来的日军投降提出六项指示。“最早的洽降地点不在湖南芷江,而是在江西玉山。”郭必强说,据当时的档案记录,由于连日暴雨,江西玉山机场的跑道受损,无法使用,蒋介石临时决定将洽降地点改为湖南芷江,并急电冈村宁次,告知更改地点一事。1945年8月21日上午,日方飞机驾驶员误将洪江湾机场误认作芷江机场,准备降落。中方飞机驾驶员及时发现并摇动飞机机翼示意、用手示意,日方驾驶员才发现。最终日本飞机终于抵达芷江机场。
受降要求:投降日军必须上缴军刀
展览中的日本军刀,包括三把带有握环的指挥刀和两把普通军刀。它们是日军投降时缴获的,一直保存在南京市博物馆内。这是首次拿出来展览。
郭必强说,当时在芷江洽降中,日方代表诡辩称军刀是传家宝,不应作为武器上交。对于这样的无理要求,中方严词拒绝。“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提出5个命令,投降日军必须上缴军刀,投降后日军不准再佩戴军刀。”郭必强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对日军投降的相关要求,都记载在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1-5号备忘录中。
在后来接受日本投降过程中,中国也展示出了“礼仪之邦”的气度和姿态。“除了军刀必须上缴外,备忘录中还提到要善待投降日军,不侮辱缴械日本士兵等。”郭必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