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中国制造2025》亮点纷呈 因地制宜对接是关键

05.08.2015  13:26

  
      《中国制造2025》战略拉开了中国奔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大幕。东莞、泉州等地率先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湖南、天津等省市积极发展优势制造领域,以期在制造强省/市的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点,大连、武汉等市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制定并推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当地制造业新一轮全面振兴。各地因地制宜,正在掀起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版行动计划热潮。
  迫不及待 东莞泉州等地抢跑
  早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正式发布之前,东莞便率先提出了“东莞制造2025”战略,并发布《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3月28日《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首落泉州,《泉州制造2025》随即发布,《中国制造2025》地方版的序幕就此拉开。
  1月26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新闻发布会举行,2015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该《意见》把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放在全国战略中谋划考虑,鲜明提出了“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的目标,明确了构建“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目标体系,以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推动战略落实。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探路者,《泉州制造2025》将重点实施提升泉州九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采取三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这四大战略任务,解决困扰泉州制造业的六大问题,推动实现四个转变。《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配套出台三个专项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等三方面为主攻方向,分别为《泉州制造2025》提供智能支持、质量保障、服务配套。
  工业作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重任。《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543”框架,即5项推进原则、4大奋斗目标、3条实施路径,以加快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发展。
  因地制宜 部分省市开始全面对接
  《中国制造2025》一经正式出台,江苏、福建、广州、常州、佛山、漳州等省市的相关动作就迅速跟上,相关行动计划纷纷出台,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区别于传统的发展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江苏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薄弱环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重点产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瞄准世界前沿做出了前瞻布局。
  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明确了福建省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目标,九大重点任务和九项保障措施等。与传统政策文件不同,此次十年行动计划淡化了规模目标,也未列出重点投资项目,而是强调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以及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广东作为中国制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多年发展中也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其“制造”转向“智造”的决心。根据《发展规划》,广东未来十年将完成智能制造六大主要任务。
  在《深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 落实“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常州制造强市的主攻方向,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农业装备、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基础装备等五大具有区域标志性的高端产业,涉及20个细分行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将实施五个专项行动,重点发展六大领域,分三个阶段实现从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工业基础和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使先进制造业成为漳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加紧部署 更多省市规划值得期待
  四川、安徽、湖南、天津、大连、武汉等省市也在进一步认真分析产业特色,加紧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并用好市场商机和转型升级基础。
  湖南的制造业有基础、有特色,在《中国制造2025》发布前就高瞻远瞩地出台了《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及奖励实施办法》,以奖励促产业发展与突破。随后还启动了第一批湖南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共40个,总投资354.86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农业机械等10个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以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这两个湖南优势制造领域。
  四川是西部制造业大省,更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据悉,正在编制中的《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纲要》拟提出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等八大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产业创新等六大重点工程。
  据知情人士透露,安徽版《中国制造2025》的编制思路是,将根据全省工业经济的现状,提出“坚持三个并举”,即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坚持产业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发展并举,坚持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并举的原则,十大高成长产业发展和十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齐头并进,力争到2025年将安徽省建设成“制造业大省和制造业强省”。
  《中国制造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湖南、天津、山西、沈阳等省市已针对各自产业优势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和行动。
  天津市近日印发《关于当前促投资稳增长的33条措施》,落实《中国制造2025》,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十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实施18个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万企转型升级行动,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山西省出台《山西省新兴制造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年~2017年)》和《新兴制造业2015年行动计划》,规划布局、重点扶持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制造业。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大连高新区率先创建中国“2025创新中心”后,作为中部地区的工业重镇的武汉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旨在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建立起武汉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到2020年,建成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加大生物健康、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的创新力度,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