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把“互联网+”到工业领域

08.04.2015  10:40
         用30年时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这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呼之欲出,其“点将”的10大领域不仅已成为股市关注的热点,也令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升级的方向更为清晰。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不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管是夯实工业基础还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领域发展,让中国10年内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智能制造,造什么怎么造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纷纷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苗圩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认为,智能制造包括生产装备、生产线和生产组织的智能,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首先要计算机化,然后要可联网,两者缺一不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总结说。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已具备一定基础。经过“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等探索,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已快速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54%。机器人应用也从汽车行业为主,走向电子信息业、纺织业等多个工业行业。   “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终端和载体,但机器人也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能感知能反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表示。   苗圩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有些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只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现过有人在修理机器人的时候,因为忘记关闭电源而被伤害。中国在高端传感器、重大操作系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工信部日前通知,今年将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到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镓垠表示,智能制造对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而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通过试点慢慢推广智能制造。   “互联网+”,加什么怎么加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这不是把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相加。”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强调,而是要发挥“”法的效果,让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来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周宏仁则强调,“互联网+”要想加的行业必须要数字化,要有基础信息系统,才能被“加进来”。   目前,我国物联网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移动互联网应用站在世界前列,以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重塑世界行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为智能制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两者的融合却远远不够。   对此,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举例说,德国一家企业接受哈雷摩托车的定制化订单,在完成线上支付后,24小时内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哈雷摩托就能配送到用户家门口。而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却几乎不能实现在线定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不够。一旦结合起来,很快就能实现附加值增加,大大提升竞争力。”历军说,曙光公司日前宣布要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服务网络,完成了向“云计算+大数据”的第三次转型,也正是看准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发展有着人口红利的优势。”龚晓峰认为,与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基础虽弱,但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却更有优势,要利用中国市场多层次、规模大的特点,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中国制造业。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把“互联网+”到工业领域,构建工业互联网。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还有很大空间。   创新驱动,创什么怎么创   业界公认,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中国要用10年的时间进入第二方阵,并用30年争取迈入第一方阵。”苗圩说。   内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要追赶上同在升级的“德国工业4.0”,可谓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来自三资企业占比较高,真正自主创新的较少。”龚晓峰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更为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了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领域的创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   对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要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企业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变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原因。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规划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要让国际名牌更好地“走进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让中国制造企业对标国际名牌,从而在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全面提升。   “加速积累是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最终仍是要落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上。”龚晓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