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报:“成绩单”的背后
(中国人口报:2017-04-19)
过去的一年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及猴年扎堆生育,使妇幼健康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各地的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不仅面临压力,也迎来了一场“大考”。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在这场考验面前迎难而进、奋力攻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三管齐下”的结果。
首先,妇幼健康服务的载体建设对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载体建设,规划先行。通过制定、下发系列省级专项规划,如《江苏省“十三五”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江苏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配置规划(2016—2020年)》等,对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院的规划建设进行指导。“十三五”期间,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县(市、县改区)全部规划建设二级妇幼保健院。按照整合后的功能定位,制定了《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门诊规范化门诊评审标准》,全省80%以上的设区市启动了基层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为了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等方式,指导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外挖潜,新增了上千张产科床位和儿科床位,基本满足了服务需求。
加快妇幼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可以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机构整合模式。举办了妇幼健康管理培训班,召开资源整合专题推进视频会,建立整合进度周报告和督查约谈制,强力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工作。去年,市、县两级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到位率超过80%。同时,重点建设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围绕构建省、市、县三级救治中心和畅通转诊渠道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强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服务管理和临床救治工作的意见》和救治中心评审标准。以两个救治中心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孕产妇高危因素筛查和防、治、康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机制,推动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高效运转的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筛查、转会诊和急救网络建设。
其次,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从分级服务制度建设、质量监管和技术水平提高等方面综合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以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后妇幼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加。
在分级服务制度建设上,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动态掌握制度推进及落实情况。所有设市区和80%以上的县(市、区)实施了省定项目的基层首诊,部分项目在基层的完成量占当地总量的70%以上。80%以上的设市区还按照省里模式,增加了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分级服务项目。同时,在原有市、县两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联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联合体合作的覆盖面,开展了省市、省县、市与街道、县与乡镇等服务机构的纵向联合,积极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提升了整体服务能力。他们还指导各地以项目合作、联合病房、科室对口支援等形式,深化联合体内部合作模式,鼓励淮安市与淮阴区等地在机构建设、人员交流、财务管理等方面紧密合作。
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的监管是严格管理、有效服务的保障。通过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资格考核换证工作,依法加强对1.3万多名从业人员的管理。在爱婴医院复核工作中,取消了42家单位助产技术资质和爱婴医院称号,责令17家爱婴卫生院限期整改。举办了产前诊断技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培训班,提高相关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和工作水平。
为了提升技术水平,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以妇幼健康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和新技术引进为抓手,加强了针对危害本省妇女儿童健康主要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国际、国内先进医学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和科技进步。
第三,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打造“一条龙”服务链。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和妇幼健康领域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等服务项目的整合与衔接,优化了服务流程,确保服务对象 “应管尽管”,服务项目“应查尽查”。同时,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基本计生技术服务政策,做到任务落实、经费到位,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了97.7%。按照三级预防理念,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和新生儿各阶段以及预防、治疗和康复紧密衔接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制度,提高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面,减少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正是因为这一项项的保障措施,才能使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出生人口数量增加,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增高,群众对生育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妇幼健康服务的新挑战,并推动了妇幼健康事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