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重点工程项目,让城市更宜居

24.03.2016  08:01

  

工人文化宫效果图

  

今年将新增1800辆公共自行车

 

  

 

文化中心效果图

 

 昨天召开的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部署会,明确了今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和建设时序。今年,我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功能、民生优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思路,排定了6大类2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其中结转项目占40%,新安排项目近60%,通过一批功能型、带动型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质。

 

1优化城乡交通

 

提升城市微循环能力

 

目前,我市主次干路和支路的路网系统还不尽合理,今年,我市加快城乡一批道路建设,提升城市微循环能力。

 

按照省道标准,今年我市将对S356沿江高等级公路天生港以东21.4公里的道路大修,提升沿江公路通行能力。

 

公新公路拓宽改造今年将加快实施城南段、东兴段的改扩建,力争年底基本畅通。实施S229靖江段改线,北段实施北二环至新江平路段建设,中段与城西大道复线建设,南段延伸至沿江公路。

 

今年,相关部门将实施安宁路东入口改造、横港北路(长新桥—六圩港)、十圩港西路(横港—工农路)、联泰路等7条道路建设,优化城市微循环系统,提高道路通达率。

 

交通等部门将大力实施公交场站建设和公共交通改善工程,推进大桥服务区、汽车客运总站改造、新港公交换乘枢纽站和城北、城南、上五圩公交首末站建设。

 

今年我市将推进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建设,增设站点,新增公共自行车1800辆。我市将加快停车诱导系统二期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引导车主快速高效停车。

 

2完善一批公共服务设施

 

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

 

今年的重点工程继续把握民生这条主线,统筹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加快解决菜篮子、医疗均衡等问题,实施数字化城市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我市将续建智慧安防工程,推进城管、规划、交通、住建、人防的数字系统一体化运作,加强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数字化平台整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工人文化宫改造将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同步建设过街天桥。人行天桥的建设,使上海城商业圈人流可以通过天桥跨越人民路,缓解过路难、行车难。

 

农贸市场建设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今年,我市将加快建设渔婆批发市场二期工程,计划新建7大功能区。同时,有关部门将改造老渔婆市场,建设净菜市场;选址新建社区零售菜市场,安排自产自销农户入驻经营。

 

占地150亩的职教中心规划建设行政楼、教学楼和实训中心,年内争取主体封顶;怀德学院二阶段工程规划建设图书馆、阶梯教室、实验楼。

 

我市将实施市二院改扩建工程、季市中心卫生院迁建工程、滨江新区办事处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敦义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工程,推进城镇医疗均衡发展。

 

输变电建设是26项重点工程之一,我市将实施220千伏文东、110千伏祁安输变电工程,增加电源布点,保证电力供应。

 

3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优化景观、绿化、水系建设

 

今年,我市将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优化景观、绿化、水系建设,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

 

发展旅游产业是孤山镇的亮点。今年,孤山风景区实施山体加固和配套建设,提升景区安全度和美誉度。

 

我市将加快建设城西垃圾中转站、勤丰建筑装潢垃圾处置场、环卫车辆停保场。

 

今年我市计划新增绿化面积39.6万平米,建设广靖互通及城西大道景观绿化、人民桥东侧小游园及体育中心运动林地、室外运动场和林荫停车场。对人民南路等7条道路林荫化改造,让市民享受到冬暖夏凉的环境。

 

去年的大暴雨天气,城区一些路段受淹。今年,有关部门将对靖安路西段、安宁路西段、工农路泰和国际城等易淹区域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

 

水系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头戏。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今年我市将推进城市防洪、黑臭水体治理,推进九圩港整治;实施新小桥港建设,优化滨江新城水网体系。

 

4推进老城有机更新

 

有序治理老旧危楼

 

今年,我市将有序开展老旧危房治理、14、15号地块旧城改造、特色街区建设、毛家厅地块改造等项目,有机更新老城,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房屋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老旧危楼治理将按不同产权性质确定解危办法,分别推进原地自建、加固处理、易地搬迁。分类实施旧城改造,年内重点实施14、15号地块征收改造,推进毛家厅地块加快建设。

 

城市建设要“传承文脉、留住记忆”。今年,我市将重点启动东兴街和支河沿区域的特色街区打造,按照“保留老字号、修缮老建筑、传承老工艺”的思路,使街区更具品位、更富韵味。

 

5给慢行系统留足空间

 

滨江新城功能更完善

 

滨江新城作为我市规划建设的新城区,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今年,滨江新城将紧扣“三中心一基地”(行政文化中心、生态居住中心、商业休闲中心和特色旅游基地)的定位,加快带动型、功能型项目的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新城的建筑形态、色彩协调、天际线变化、空间布局,组织实施文化中心、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等工程。据介绍,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为今年新增项目,选址于联检机构东侧、整合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功能,实行多部门集中办公,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

 

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城规划给慢行系统留足空间。今年,滨江新城将建立慢行系统,综合考虑绿色走廊、退界距离等因素,逐步设置封闭成环的步行道及自行车专用道。主要结合公兴河、十圩港、天生港两侧绿化建设,重点实施5条道路的慢行系统建设,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的出行方式。

 

6特色镇建设让居民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集镇建设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短板,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功能不健全。2013年以来,各镇全面启动了“八个一”(一个特色镇口、一条景观道路、一个休闲公园、一个健身广场、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时尚街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居住社区)工程建设,但建设特色仍不明显。

 

今年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将逐年推进特色镇发展,着力弥补薄弱环节,解决民生问题。各镇以我市新修编的城市总规为纲,及时对各镇规划进行修编,根据功能定位、原有风貌、地方文化,打造小而美、小而特的个性化城镇。今年,生祠镇将改造故居环路,整治思岳路环境及沿街立面改造;季市镇朱家大院等3处文保单位将得到修缮;西来镇将改造提升西来植物园、农博馆;东兴镇将实施文昌路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上五圩港东路及景观工程;马桥镇建设生态旅游廊及游客接待中心,让居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