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

02.09.2015  00:24
      ●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新的伟大实践中,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分层建设、分类推进。分层建设,就是逐一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要求;分类推进,就是对社会不同群体提出体现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不同要求。   ●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有效地形成我们党、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这样的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体现在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公民的价值认识、价值认同、价值追求上。   ●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自上而下的推动,也要靠自下而上的养成。这同中国现代化模式既区别于欧美国家自下而上的推进模式,也区别于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而是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地推进的国家现代化模式,是同一个道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那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在党和国家相关工作会议、表彰会议以及到全国各省区市和军队各大单位、各大军区考察调研的讲话中,先后对党内外、体制内外的36个社会群体,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类指导要求。这些要求,既言简意赅、易懂易记,又针对性强、切实可行,不但可以成为不同群体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座右铭,也可成为相关部门指导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图。   习近平总书记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是一以贯之的,需要认真学习系统梳理   简要地说,认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加深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心价值观系统论述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在总结我们党成立91年来、执政63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简洁明快、切实管用的语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次作出了科学概括和系统表述。这一表述涵盖了全党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了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对核心价值观在认识和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新的伟大实践中,贯彻落实好核心价值观,需要分层建设、分类推进。分层建设,就是逐一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要求;分类推进,就是对社会不同群体提出体现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不同要求。   实际上,从党的十八大闭幕以来这两年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着力于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党内和社会不同群体怎样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一以贯之提出了许多分类指导的具体要求。到目前为止,笔者在认真学习基础上,已系统梳理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类指导要求。   这36个党内和社会群体,既覆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等党和国家高级干部,也覆盖了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办公厅、群团、军队、军转干部、县委书记、基层干部和老同志等不同领域、各个层级的干部;既覆盖了当代中国工人、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也覆盖了年轻一代高技能人才;既覆盖了广大科技、文艺、教育工作者和中央企业负责人等传统范畴的社会群体,也覆盖了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党外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既覆盖了离退休老同志,也覆盖了广大青少年等各个年龄段的社会人群。   在深入学习、系统梳理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有效地形成我们党、国家、社会和广大公民的共同价值取向。这样的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体现在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公民的价值认识、价值认同、价值追求上,这就是着眼于人人践行;而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员、全体中国公民又是细分为社会不同群体的,这就要着力于分类推进。同时,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自上而下的推动,也要靠自下而上的养成。这同中国现代化模式既区别于欧美国家自下而上的推进模式,也区别于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是一种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地推进的国家现代化模式,是同一个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的具体要求,言简意赅、易懂易记,针对性强,切实可行   1、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2012年11月16日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2、中央政治局处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最高层,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2013年6月25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3、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是2014年6月2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4、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2014年6月30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和2015年1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5、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这是习总书记2014年6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6、县委书记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这是2015年1月12日习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和2015年6月30日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中分别提出的。2014年5月9日,习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还对县一级领导同志提出“珍惜岗位,秉公用权,安身、安心、安业,多为老百姓造福”的要求。   7、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牢固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的政治信念,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这是2015年1月13日习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8、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要努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这是2013年6月2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9、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这是2013年8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10、统战干部要发扬优良作风,做到诚恳谦和、平等待人、廉洁奉公,真正赢得党外人士尊重和认同,团结他们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奋斗。这是2015年5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11、中央办公厅干部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这是2014年5月8日习总书记视察中共中央办公厅并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12、政法干部要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这是2014年1月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13、国家安全机关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要努力打造一支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的干部队伍。这是2015年5月19日习总书记会见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总结表彰大会全体与会代表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14、广大群团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问题。这是2015年7月6日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15、军队好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这是2014年10月31日习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16、要打造强军文化,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2014年12月14日习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17、广大军转干部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适应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牢记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这是2014年5月27日习总书记在会见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18、广大老同志要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2014年11月26日习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19、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入改进作风,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真正做到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这是2015年6月16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20、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做坚定理想信念的模范、勤奋劳动的模范、增进团结的模范。这是2013年4月28日习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21、当代中国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这是2013年4月28日习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22、年轻一代高技能人才要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多作贡献。这是2013年9月2日习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23、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使我国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这是2014年6月9日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习总书记还希望广大院士“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中央企业负责人肩负着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的使命,要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正确对待、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包括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这是2014年8月18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25、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要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是2015年5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26、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这是2015年5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27、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2013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2015年5月18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   28、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矢志刻苦学习,奋力创新创造,积极促进对外交流。这是2013年10月21日习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29、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这是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   30、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31、广大青年要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这是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2013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还讲过,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32、少年儿童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2014年5月30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提出的。2015年6月1日,习总书记又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的讲话中,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   33、广大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这是2014年5月16日习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34、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要以国家和香港、澳门整体利益为重,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2013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和2014年9月22日会见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35、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这是2014年2月18日习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36、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要运用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为住在国同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更好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这是2014年6月6日习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的讲话中提出的。   上述党内和社会36个群体中,重点人群主要是党员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持续抓好重点人群,就能产生示范和辐射效应,影响其他社会群体更多的人,都来践行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向这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蕴含着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   应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述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是同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要求同步进行的。这些普遍要求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下12次重要讲话中。这就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主持讲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在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主持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上述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包括:关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的观点;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的观点;关于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观点;关于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的观点;关于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都需要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的观点;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的观点;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观点;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的观点;关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观点;关于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的观点;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的观点;关于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观点;关于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的观点,等等。   这些科学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构成了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观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的初步轮廓。   习近平总书记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贯穿了“六个化”和“六个融入”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向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要求,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性要求,都贯穿了“六个化”和“六个融入”的总体要求。“六个化”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六个融入”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这“六个化”和“六个融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广覆盖,着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各个群体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对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36个社会群体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分类指导要求,既要全面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要求,又要全面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六个化”和“六个融入”的总体要求;既要体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共性要求,又要体现各级干部都要“清正廉洁”,包括组工干部要“公道正派”,政法干部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有本事、有血性”,县委书记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的个性化要求,以及文艺工作者要“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当代中国工人“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年轻一代高技能人才要坚定“创新超越、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少年儿童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个性化要求,等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那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可以把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36个社会群体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类指导要求,落实到以下“五个结合”上来,这就是:同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结合起来;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结合起来;同优良党风、政风、民风、校风、家风的传承和熏陶结合起来;同核心价值观在文学、艺术、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创作的柔性渗透和正确导向结合起来;同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的示范引领结合起来。只要坚持着眼于人人践行、着力于分类指导,就一定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