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建立149个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近期,淮安市民政局为全市149个乡镇、街道统一制作了“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标牌,印发了5万份社会救助政策服务指南。这是继今年5月1日,全市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之后,编制淮安版“大救助”格局中的又一新举措。
淮安从1997年起探索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社会救助工作逐步从简单生存救助向综合保障救助发展,目前,社会救助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办的“大救助”格局。
为了方便群众寻求救助,让救助有门,今年5月1日,淮安在全市范围内施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即百姓寻求求助,只要到街道、乡镇的救助窗口提出申请就可办理。为进一步规范、提升“一门受理”的机制,淮安在全市149个乡镇、街道成立并挂牌149个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按照市局的要求,这些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制定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窗口服务标准,在统一窗口标识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做到窗口标识明显、救助政策上墙、工作职责上墙、监督投诉电话上墙。
淮安按照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组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将涉及到社会救助的市教育局、卫生局、住建局等30个部门和单位召集到联系会议下,协办社会救助方面的事项和问题。市、县(区)两级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部门分管领导每半年召开一次社会救助情况通报会,联席会议联络员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 以及时交流工作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个案共同研究解决措施。
通过建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召开社会求助联席会议,让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这既方便群众实现救助有门,落实应救尽救,也有利于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