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江宁首个千万元村,如今成全国法治示范村
说起江宁区清修社区,在历史上那可是声名赫赫:上世纪70年代的清修是省农业学大寨和发展乡镇工业的一面旗帜;1986年,清修成为江宁县第一个“千万元村”;2006年,清修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样板村;2012年10月,清修更是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近年来,社区两委班子带领近4000位村民在民主法治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每个月都有正式律师到社区来坐班
“我对土地确权有些地方不太理解,有这方面的专业律师吗?”“我跟亲戚合伙做生意,产生了点纠纷,有没有专业点的律师?”昨天上午,在江宁区清修社区居委会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里面,两位村民在社区登记了自己需要咨询的法律事项。社区调委会工作人员彭明每天都会接待不少这样的村民,然后反馈给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由他们有针对性地委派专业律师到社区来解答村民的法律问题。
从今年9月份开始,正式律师定期到社区来给村民服务,这已经成为了清修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成为了一项常态的工作内容。社区每位居民家里都会拿到社区免费发放的宣传袋和宣传册,上面清楚地打印着“每月第二个星期三、第四个星期三,法律咨询”。“以前要是有个法律问题,问周围很多人也问不到专业意见,坐车到城里去找专业律师,不仅麻烦还要收费,现在多好啊,律师亲自来社区免费给我们解答,不仅方便,而且做什么事情也很有底气”,村民周师傅曾经有个困扰了很长时间的头疼的法律问题,咨询过律师后,解开了心结,人也舒畅多了。
老人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律师帮协调
专业律师团队的加入,使得社区的调解工作更容易得到村民的认可,工作也更加有成效。前不久,村里面一位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卧床不起,心里觉得孤单便想子女们能多回来看看她,可子女也都年纪不小了,加上农村的世俗观念,觉得女儿嫁出门后便是别家的人了,赡养老人那就是儿子的责任。社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将老人的子女都请了过来,让专业律师从法律的客观角度进行调解,收到了好的效果。
而最近,江宁区很多社区都在进行土地确权工作,涉及很多现在仍是农户的村民,以及曾经是农户的村民,产生了不少矛盾和纠纷。不过在清修社区,由于有专业律师的介入,有对有关土地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专业解答,村民们还是比较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在社区调解中,律师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除了律师之外,我们还有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平台、司法行政服务站等,及时为村民提供民主法治服务”,该社区主任陈小明介绍,目前社区里已经营造出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良好氛围。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续发光发亮
走在清修社区里,整洁、靓丽的农村环境,数百米的法治文化长廊,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橱窗,浓郁的法治文化气息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清修社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的管理机制,以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共同发展为引领,大力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和民主自治规范管理,并坚持以普法教育为载体,建立了村干部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干部带头学法,定期组织村民、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学法,以律师驻村服务为平台,及时解答群众的法律困惑,使村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从2006年起,清修在全国、省、市、区获得的40多项荣誉中,有一半是与民主法治建设相关的。2012年10月,清修更是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握着一张“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金名片,清修在探索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上又有何新作为?社区书记张兴明坚定地给出了答案:“民主法治也是生产力。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清修已发展成为街道重点中心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未来,社区还要继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提升软实力,提高社区治理中的‘民意含量’,带领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