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1740个便民服务点惠及参保群众
近几年来,广大农村在粮食丰产、道路通达、群众富裕的同时,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服务设施薄弱化等问题日益显现,迫切需要解决广大居民取款、缴费、查询不方便等问题。为此,市人社局、市人行、市邮管局通过实施“三四五”工程,让村民在村里享受就业、金融、邮政三个服务,实现养老保险办理四个不出村,在服务点实行标准、标牌、制度、流程、管控五统一,建设城乡综合便民服务站点,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参保缴费和养老金领取、金融存取款、生产生活资料寄送、就业创业查询四个不出村服务。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参保人数121.47万人,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数69.05万人,参保率99%,养老金发放率100%。目前全市已建成城乡综合便民服务点1740个,其中服务站37个、示范点136个,覆盖了全市所有1326个行政村。
强化领导,行政推开。年初,淮安市成立工作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细分目标责任,强化序时进度。同时组织服务人员集中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筹措经费,资金推进。淮安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发挥部门优势,督促各地做好资金筹集工作,保证了153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50万元,商业银行配套资金700万元,邮政机构配套资金28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便民服务点和服务站顺利建设。
打造亮点,示范推动。2015年9月17日,淮安市在金湖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通报全市进展情况。各县区在建设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示范典型。金湖县官塘村建成全市首个建在行政村便民服务点旁的24小时自助银行,卡折均可刷,省去卡卡转账的麻烦;淮阴区刘老庄村、大福村综合服务站,服务覆盖周边人群达3000人左右;洪泽老子山镇新淮村便民服务站作为省内首个水上便民服务站,大大节约了渔民来回划船的时间和烧油的花费,被渔民们称为“最惠民的实事”。
宣传推广,督查推行。市人社部门印发2万余份宣传手册,组织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全方位宣传,告诉群众不用再费时费力地到镇上办事,在村里的服务站和服务点就可以随时办理。同时,每季度对各县区服务站点情况开展督查,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2015年12月上旬,市人社局、市人行、市邮管局、市财政局对各县区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
城乡综合便民服务点,使群众办事时间和距离进一步缩短,受到办事群众的一致欢迎。现在城乡居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社保、就业、金融、邮政等事项,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75岁的路同开老人领取养老金时以“范围小、人又少、办得快、走得早”顺口溜的形式道出了心中的喜悦之情。另外,服务站点POS机的广泛运用,延伸了金融服务触角,促进了金融离柜业务的发展,缓解了银行柜面压力。据统计,银行柜面业务量与同期相比下降近30%。
截至目前,全市服务点累计交易量353万笔,交易金额20亿元,服务全市191万城乡居民。全市城乡综合便民服务站点中的就业查询一体机共1530台,平均每天查询量近5000多人次,为2.0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方便。
稿件来源:淮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