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南京12315投诉降两成 提醒:切勿把朋友圈当“商业圈”

04.05.2015  12:40

  中国江苏网5月4日讯(记者 王逸男 通讯员 江晓峻 吕辉)微信朋友圈本是分享动态与新鲜事的好地方,却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流行起了卖东西。南京的王女士近日就被微商上的一次交易弄得非常不愉快。

  王女士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发现有人在签名上声称出售自家收获的核桃,每斤价格只要35元,比市场价要低10元,批发5斤以上价格更优惠。喜欢吃核桃的王女士看到后不自觉的心动,于是联系了对方咨询,对方服务态度也非常好,还承诺如果质量不好,包退包换。看到对方如此有诚意,于是王女士就一次性买了5斤,直接通过微信钱包把钱打给了对方。

  几天后,王女士收到了核桃,发现核桃不仅有很多坏的,尝起来的味道也不对,好象是陈年的核桃,然后王女士联系对方打算退款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联系不上对方。王女士将该问题反映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后,工作人员在进行了解情况时发现王女士既不能提供充足的交易证据,也无法提供对方的详细信息,导致维权非常困难。

  南京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微信交易不同于正规的商品交易,微信朋友圈内的经营活动并不有序,大部分属于个人买卖,主体较为难找,也不利于维权。不建议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内购买商品。

  据南京市工商局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全市12315系统共受理信息总量679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两成多,其中咨询472件,投诉197件,举报10件。679件的受理信息中,投诉量和举报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3%、67.7%。市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李斯媛表示,去年3月15日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消费者和商家对新消法不熟悉出现了一段磨合期,所以去年团购、住宿、餐饮类投诉量居高不下。磨合期结束,受理量也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