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投入上亿元构筑“图书馆之城”

06.04.2015  05:09

  南粤春早,满目繁花。在“世界工厂”东莞,浓郁花香之中,城乡处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书香。

  在商业中心腾出读书空间,购书量位列全国城市前十

  3月的一个周末,记者来到宽大明亮的市图书馆,人来人往、书声窸窣。90后江西小伙陆羽飞席地而坐,神情专注地“”着一本《电子电工技术全图解》。连喊三声,他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自己刚应聘到东莞一家电子厂当技术员,深感知识储备不足,“趁着周末‘充充电’。

  在长安镇万科广场,二楼有间直径七八米的圆形玻璃屋,门楣上写着“榕树下公共文化空间”。走进去,只见一株人造榕树开枝散叶,树荫遮盖了整个屋顶,还真有点“榕树下”的意思。时间尚早,一圈桌椅已经坐满了人,还有人三五成群围着“树干”周身的圆形书架来回踱步,寻觅中意的书。

  为在寸土寸金的闹市给市民开辟这个读书空间,镇政府反复做工作,愣是说服广场老板放弃了一个月上万元的铺租,免费留出了这块最显眼的地方。在一间钟表厂打工的四川人李涛已是第三次来这里。“以前下班了总是吃吃玩玩,花了钱却没什么乐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来读了一下午小说,顿觉整个人都清静了下来。现在一有空就想来看看书。

  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不为人知的是,如今的东莞,不再是遍地工厂、烟尘弥漫,洗去铅华后,逐渐向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爱心之城转变——当当网刚刚出炉的数据显示,东莞2014年购书量470多万册,位列全国城市榜单前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层次的提升是自然的,政府的职责,在于顺应需求,因势利导,引导更多人爱读书,读好书。”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说。

  图书馆覆盖所有社区,“泡馆子”成市民生活常态

  长期被看作“文化沙漠”的东莞,以全民阅读引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投入1.73亿元建设了总面积44654平方米的市图书馆,随后51个分馆、102个图书站又覆盖了所有镇街、社区,并实施全城“一馆办证、多馆借书、通借通还”。沙漠上崛起了知识的“绿洲”,构筑“图书馆之城”。

  “当初有人担心图书馆是‘靠钱砸出来的形象工程’,没想到开馆后门庭若市,去年阅览量达713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近400万册,居广东各地级市之首。”东莞市图书馆馆长李东来说,“泡馆子”成了很多家庭的节假日生活常态。

  镇里也在想办法、搞创新。“榕树下公共文化空间”,源于长安镇宣传文体局局长黄晓丽与朋友的一次散步。“为什么到镇文化广场跳舞的人,远远多于到镇图书馆看书的人?”朋友问。黄晓丽动起了脑筋,要将阳春白雪的图书馆移到闹市之中、群众身边,于是,融“橱窗”概念、图书漂流、新媒体元素的“榕树下”应运而生,镇文化广场、万科广场各开一家,日均接待数百名读者。踱到这里的人,随意走进去,拿本书坐下来品读,或者在电子屏上“扫一扫”,下载几本电子书到手机上。觉得好的书,可以带走,读完再还;自己手头的好书,也可送到这里,供更多人分享。很多人在这里爱上了读书,走进了图书馆。

  “我每天读书的时间都在一小时以上。”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中学校长吕文彬说,在他带领下,妻子和女儿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前不久的评选中,吕文彬家庭获得了第九届广东“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的称号。

  送书下乡、送书进厂的大篷车来回穿梭,把“书香”送到家门口;一个个工业区和企业,员工们读书的场景不时映入眼帘;读书节、掌上阅读会等活动蓬勃开展……如今的东莞,“时时闻书香,处处听书声”。(本报记者贺林平)

  原标题:东莞投入上亿元构筑“图书馆之城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