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亿元投入“小农水”撑起农家“粮袋子”

12.12.2014  17:59

初冬时节,冬阳暖暖,寒风习习,在东海县驼峰乡三汪村,改建后的灌排电站焕然一新,机声隆隆作响,新建的防渗灌溉渠道笔直宽阔,渠水平缓地流着,好一幅悠闲、和美的农村新画卷。

以前村民浇地一个人根本办不了,一家老小都得出动,开着拖拉机,拉着机器、水泵、水带到河边,不仅费力,而且费时,两三亩地至少要半天才能浇完。如果遇到干旱的时候,河里水少,大家半夜排队抢水。”提起田间水利灌溉,,三汪村支书感慨万千地说,自从今年县水务局在村里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泵站维修改造好了,土渠改成了防渗的水泥渠,水直接流到田头,一把铁锹就将灌溉的事搞定了。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海县的农村水利设施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被称为田间 “毛细血管”的小型农田水利更是普遍存在着排灌设施老化、渠系损坏严重、防洪减灾能力差等问题,尽管每年都修修补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到灌溉季节,大多数庄稼地根本“”不饱水,到需要排涝的时候,田间积水又无法顺畅排除。

  “为弥补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相对落后的“短板”,2011年,东海县通过竞争立项,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之一,三年计划投入9429万元,完成9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县水务局农水科负责同志说。要确保农户旱涝保收,鼓起农家的“粮袋子”,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必由之路。

针对项目投资大、施工面广、工期短等问题,东海县政府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水务局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成立了东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和项目公示制等六项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据了解,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实施以来,东海县三年累计新建和改造泵站23座,总装机容量2053千瓦,新建护砌防渗渠道241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和田间建筑物7079座,疏浚整理各级沟渠229公里,疏浚整理土方93万方。

如今,这些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并且正在发挥着效益。据初步统计,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恢复小型灌区灌溉面积2.15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9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8万亩,新增补充灌溉面积0.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改善排涝面积2.95万亩。

“在全面完成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三年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经过积极争取,我县又被成功纳入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计划在未来三年再投入1.2亿元,对7个乡镇(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东海县水务局负责人表示。(供稿:东海县水务局 冯同兴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姚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