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东亚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新思维
世界银行4日在题为《乘浪前行:21世纪东亚奇迹》的报告中称,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减贫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成就突出。未来如要实现包容性增长,需采取新思维、新方针。
包容性增长,即在减贫的同时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和保障全民经济安全,这要求国家超越成功的“公平增长”模式。在一些地区,向上流动的前景日益渺茫,反映出收入和财富日益集中化,而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社会服务的机会依然有限,且往往服务质量低劣。同时,保障全民经济安全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遭遇新挑战的地区,这些新挑战包括快速老龄化、增长前景更加不确定和城市化程度提高。
东亚太平洋地区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贫困国家为主,转变为一个由不同经济阶层组成的中等收入国家集合体。2015年,该地区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口已有经济保障或者已成为中产阶级,与2002年相比提高了20%。极端贫困和中度贫困人口比例大幅下降,从2002年的占人口近一半,降到2015年的八分之一以下。但有可能返贫的脆弱人口比例,即日均生活费3.10至5.10美元的人口,在2002至2015年期间没有变化,约占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东亚一些地区,人民对于不平等的担忧日益加重。在菲律宾,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国内收入差距过大;在印尼,近90%的人认为迫切需要解决不平等问题;在越南,80%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水平差距表示担忧。
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政策,须认识和解决不同经济阶层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针对剩余极端贫困人口,须消除阻碍他们获得经济机会的障碍,保持基础广泛的增长政策,从而帮助他们攀登收入阶梯;对于经济脆弱人群,须改善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服务的可及性,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于经济安全人口和中产阶级,优先重点是改善公共服务提供和提高服务质量,比如住房、供水与卫生。
针对各国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对策。对于“渐进繁荣”国家,基本消除了极端贫困,并已形成较大的中产阶级,可优先满足中产阶级日益上升的愿望,同时动员和利用资源解决尚存的差距;对于“脱贫致富”国家,大量人口目前已有经济保障或成为中产阶级,也应满足中产阶级的欲望以及脆弱人口的需求,同时为快速老龄化做好准备;对于“摆脱极贫”国家,极贫人口比例低但中产阶级人数也很少,可以优先改善经济流动性,整合社会保护计划;对于“进步滞后”国家,极贫人口比例仍很大,可通过投资基础教育和促进普惠金融,努力加快减贫步伐,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韧性。
政策层面,第一,促进经济流动,须缩小就业和服务机会的差距,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普惠金融。第二,提供更大的经济安全,包括加强社会救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强抵御冲击的能力。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包括通过累进税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包容性支出计划的效果。此外,还需改善对于快速老龄化和城市化的管理,促进竞争。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认为,东亚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使近10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就,但这个地区要想保持包容性增长,各国需要应对完全消除极端贫困、增强经济流动性前景和保障全民经济安全等挑战。
“包容性增长的政策议程可以形成东亚各国政府的一个新的社会契约,其要素是解决各个经济阶层的需要,同时继续承担财政责任,公平高效地增加财政收入。”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苏迪尔·谢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