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形势,既要看速度,更要看结构和质量。从各省区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来看,大部分地区二季度经济增速相比一季度整体稳中有升,仅有内蒙古、西藏增速比一季度稍有放慢。在经济缓中趋稳的同时,一些地方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发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东中西部产业梯度渐趋合理。
东部地区引领服务业和工业的发展。得益于转型起步较早,服务业已成为东部经济增长主力。以北京为例,上半年仅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就提供了73.3%的贡献率。在长三角地区,上海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浙江第三产业的占比达到64.9%,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部及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整体良好,江苏省工业利润保持了14.5%的增速,列全国第一,而湖北、江西则分别保持了12.3%、9.4%的增速。
投资及政策效应为西部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以上半年增速第一的重庆为例,在稳投资方面,重庆筛选出100个投资规模大、行业带动性强的特大项目作为“重点关注项目”;在促消费方面,着眼需求结构升级推动供给结构调整,尤其是增加新型消费供给,加强电子商务及关联产业发展;在扩出口方面,依托“渝新欧”大通道,完善和提升开放功能,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居中西部第一位。
各地涌现出不少新业态,为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以广东为例,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4%。中西部地区也不再满足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而是利用自身优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例如,贵州省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7%,增速为全国第二,其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势头强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4%。宁夏也在积极布局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银川还成为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的永久举办地,游戏产业异军突起。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差异很大,产业布局及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差距越大潜力就越大。实践证明,越是改革步子大、结构调整起步早的地区,越能赢得主动和先机。各地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稳扎稳打跑好下半年“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