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全民阅读将是漫长的马拉松

05.05.2015  11:17
  业内人士认为,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全民阅读将是漫长的马拉松

              关于阅读的话题、活动在最近的两周时间里备受关注。在北京,4月23日当天,就有110余场主题阅读活动。

              同时,以全民阅读为宗旨的各种活动遍布大江南北,并在23日世界读书日达到顶峰:央视播出“2014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不仅在北京,就连远在西南边陲的米易县也在当天举办了“书香伴我成长,阅读改变生活”主题活动。

              有趣的是,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读书日主题“让所有人都能获取书籍”,并未获得特别关注,人们认为阅读行为比书籍获取更迫切。新近发布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人年均读书(纸质)仅4.56本。

            不过数据遭遇“数字生活”的挑战,基于数字化阅读超越传统阅读的事实,眼光远的人预测精神产品的数字化将带来阅读复兴。

              倡导阅读,舆论在过去的10余天营造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氛围,微信上有关阅读的分享也骤然倍增,而阅读关涉颜值、品味、气质的学说亦如春日花香漫溢时空。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些几乎让参与者激动的活动现场之外,另一种景象更常见。

          几天前,已不上班、坐守电视的宋全对记者表示“没时间读书,台上诵读的名人未必读书”。他声称认识某个活动中的领读者。

          读书日前后记者去了两家书店。国有书店一如往常,带孩子购教辅书的吴平坦言没工夫看书,“闲书对孩子成绩没有直接帮助。”她和孩子参加过出版社举办的读书日活动,“觉得像是商业行为。”在私营书店,购书、静坐读书的与他日无异,对“读书日是否有异象”的问题,店主回答说:“读书日?好像和我们关系不大吧。”

            虽然网络购书已成主流,不过作为之中的活跃分子,不定期举办读书闲扯活动的教授孙美堂说,“我感觉到了社会对读书的关注,但没太关注读书日,读书人读书不选日子。”强调读书没问题,但“书香中国”和环境及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读书是内化的改变还是外化的实利有天壤之别,人没有尊严,读书未必会把人变好,现在不少推荐书目功利意义明显,“我看很不可取。”

   至于数字阅读,“不习惯读电子书,感觉是专注度问题。也许从小习惯了的新生代会有不同感触吧。” 他认为移动阅读碎片化意味太重,“不具备读书的实质意义”。

            学者赵仁珪在读书日举办的讲座上也说要带着头脑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业内人士认为,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无论电子书、纸质书,全民阅读都将是漫长的马拉松,读书日之外需要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