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掀起乒乓球热 苏州城内各路比赛络绎不绝
世乒赛临近,苏城的乒乓热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升温。机关乒乓球邀请赛、企业乒乓球擂台赛、俱乐部乒乓球对抗赛等等,满大街的比赛消息,多到你来不及听,来不及数。现在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去打球了吗?”
乒乓球是国球,在民间基础较好,世乒赛来了,热情自然被点燃。苏州承办世乒赛,苏州球友当然要高兴。高兴不能光说不练,高兴就得用行动来体现。前天是清明小长假首日,清明时节雨纷纷,尽管天气不好,小雨绵绵,但是园区新加社区乒乓球室内依然热火朝天。早晨7点,78岁老人梁焕成与74岁老人高军就在球桌前展开了较量。小四岁的高军一路领先,扣杀有力,眼看比分即将过十,胜利就在眼前,但工于算计的梁焕成在发球和落点上加强了质量,连续得分,最终翻盘获得了胜利,让高军“痛心疾首”。而正在放假的初一学生梅浩楠正和妈妈对垒,尽管动作不太娴熟,失球很多,但那股认真的劲头丝毫不低。中午12点30分,在开元乒乓球俱乐部内,球友们已经脱去了厚重的外衣,换上了轻便的运动服,打起了球。一位女球友焦急地在大厅打着电话催促迟到的球友。在6号乒乓桌边的裁判席上,一位男球友正边吃中饭边看着队友打球,滋味不错。球馆负责人朱春娟告诉记者,世乒赛开赛前的这几周,他们球馆的场地已被各种民间比赛预订一空。现在,正常工作日每天晚上球桌都爆满,休息日就更不用说了。
球馆内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为乒乓球而疯狂。已是花甲之年的梁焕成老人就为乒乓球疯狂了一生。老人是安徽宣城人,1951年时,他刚初一。那时,班上有位教语文的老师,特别喜欢打乒乓球,于是召集了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乒乓球小队,放学、放假时就在一起练球、打球玩。那时学校里只有一张球桌,桌子不用时,用来堆书籍和材料,需要打球时,就马上清理干净搬出来打球。那时的乒乓板也特别便宜,只要几毛钱,商店里就有的买。价格相对低廉的球板是一块光木板,价格稍高稍好一点的球板上会贴有一层海绵。1957年,梁焕成考取了合肥一所大学,进大学后不久就因乒乓球基础较好,被校乒乓球队招收了。大学几年中,球队经常跨省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工作后,梁焕成也常常忙里偷闲,在单位里练球打球。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他就天天在社区打球,代表社区、街道、老年组外出交流打比赛。他说小小的乒乓球太有魅力了,让他欲罢不能。和梁焕成一起打球的高军老人,曾是部队的报务员。因报务员的双手特别重要,因此,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体育活动都被部队禁止了,而打乒乓球不会伤到手,相反还能提高手腕的灵活性。于是在部队生活的几年间,高军老人练就了一手好球技,当时在部队比赛中常常难逢对手。退休后,高军担任了很多社会闲职,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因此事情依然很多,但每天打球运动的事是雷打不动的,也正因经常运动,老人身体也特别的好。
记者 张健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