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解读靖江宝卷》作者黄靖

27.02.2016  11:02

 

近日,《解读靖江宝卷》在市新华书店上架。作者黄靖曾任靖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现任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靖先生在十年里,连续出版四本散文笔记体的宝卷研究专著,共计逾百万字,《解读靖江宝卷》是第四本,前三本分别是《宝卷笔记》《宝卷民俗》《善化人生》。

 

黄靖先生在他的四本书里,用草根立场、草根方法解读和研究靖江宝卷,为我们勾勒出进入宝卷殿堂的路径,通俗易懂地诠释了靖江宝卷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的社会性和文学性。

 

靖江市是“中国宝卷之乡”,宝卷是先人留给靖江的一份丰厚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靖江和靖江人来说,宝卷又有着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人文价值呢?对此,记者采访了黄靖先生。

 

 

宝卷的来龙去脉

 

记者:宝卷是宗教吗?

 

黄靖:宝卷并非宗教,而是民间民俗信仰。但宝卷源于宗教,具有浓郁的宗教意味。两汉年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作为来自异域的文化,必然受到本土儒家和道教文化的排斥。其主要的分歧在于家国态度。儒家主张达者兼济天下,当时的佛教则是离家去国的。后来佛教努力吸纳儒家思想,不断改造自身,至唐代,佛教已然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宗教,完成了由外来宗教到中华本土宗教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开始宣传自己,争取信众。于是在寺庙里以三种形式开坛讲经。一是转读,即照本诵读佛教经典;二为梵呗,即将佛经偈语配上音乐以歌赞;三是唱导,即又说又唱。唱导引进了印度韵散重叠的文体形式,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这种形式不但受到佛教信徒的欢迎,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有文人受其影响,编写说唱文体,这种被后世称作“变文”的新文化样式,开启了中国口头说唱文学的先河。

 

自唐至宋,僧人的俗讲、民间艺人的说唱,逐步形成“宝卷”,宝者法宝,卷者经卷。

 

记者:宝卷兴盛于哪个时期呢?

 

黄靖:早期的宝卷主要宣扬佛教教义和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为佛教信仰的载体,专家称之为“佛教宝卷”。

 

明代嘉靖年间,社会动荡,异端蜂起,以罗教为代表的民间宗教崛起。罗教模仿宝卷又唱又说的传播形式,宣传教义仪轨,争取信众,使宝卷迅速发展、繁盛起来。但这些民间宗教因其叛逆性,受到朝廷和正统宗教(佛教、道教)的打压和批判,日趋衰落,寻找出路。于是人们逐渐淡化宝卷的宗教色彩,转向世俗。大量的创作、改编作品,反映世俗民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如此一来,宝卷便呈现出世俗化倾向。到了清康熙年间,宝卷从“民间教派宝卷”转变为“世俗宝卷”,承载着民间信仰,流转于社会世俗。

 

宝卷的普世意义

 

记者:“世俗宝卷”最根本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黄靖:宝卷自诞生起,就高扬“劝善化俗、伦理教化、扶助王化”的旗帜。劝戒百姓诸恶莫作、修行为善。运用种种方式告诫世人:至善者成佛成仙,大善者早登西方极乐世界,为善者早早超升、投胎转世,为恶者转世为畜,十恶不赦者打入地狱、永不超升,着力以此淳化民风民俗。

 

劝善化俗,就是用儒家以“仁爱”为核心的纲常伦理教化百姓。靖江宝卷中常常说道: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乐安。

 

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

 

这正是“三纲五常”最为通俗的口头表达。

 

记者:靖江宝卷讲述的故事有很多,也很精彩,这些故事中有没有一定的形式或规律呢?

 

黄靖:宝卷讲故事有些固定的格套。如开篇即有大量的道德说教。在其后的情节展开上,通过“贤人”悲欢离合的故事,生动感人地演绎以“”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道德。因此,靖江宝卷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劝世文”,讲经被称为“劝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贫苦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们最初的文化滋养、道德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就是听经。因此,过去的讲经堂就是靖江人的大学堂,宝卷就是靖江人的教科书。佛头被人们尊称为“先生”。

 

记者:我们怎么看待讲经中迷信的成分?

 

黄靖:我们所说的讲经做会中的迷信成分,是指烧香、点烛、设供等行为。当然,这些都具有迷信色彩,但这种活动是百姓出于信仰自发进行的,这些是仪轨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人们能够从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用现在科学的眼光看,人们从这些仪式中净化心灵,获得了心理上的调节,得到了面对苦难人生的力量。因此,本质上说,这些仪轨是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下的陈袭。

 

记者:宝卷和讲经对于当下的社会,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

 

黄靖: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宝卷作为民俗文化遗产,剔除一些封建落后的糟粕,对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有着许多借鉴和促进作用。

 

”的内涵是什么?长期研究靖江宝卷的车锡伦教授,将各种宝卷所阐述的善行归纳起来,主要是:尚礼仪、守国法;敬天地,礼神明;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乡党团结;敬老爱幼,救急贫困;惩治邪恶,广行善事,等等。这些道德行为准则中,许多积极健康的内容现在仍有普遍的教育和规范作用,对于我们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补充。广大信众长期接受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教化,易于接受现在核心价值观,易于形成共鸣,易于融合,这也是讲经至今仍然受到群众欢迎的原因。

 

宝卷的当下传承

 

记者:目前对宝卷传承有哪些挑战?

 

黄靖:在现代化进程中,讲经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和传统农民精神文化的宠儿,必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宝卷和讲经都日渐式微,面临濒危的状况。

 

记者:您在保护、宣传宝卷的工作中做了哪些努力?

 

黄靖:我退下来后的十年里,连续出版四本散文笔记体的宝卷民俗研究专著,共计逾百万字。其目的是抢救、保护、宣传、弘扬宝卷文化,首先是向青少年、大学生普及宝卷知识;其次开掘靖江宝卷的文化内涵、人文价值,以期引起当代和后世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第三,着力抢救、挖掘散落在民间的宝卷,参与编辑了《中国靖江宝卷》;第四,与国内外宝卷研究专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推动靖江宝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记者:您对宝卷的未来怎么看?

 

黄靖:文化始终是绵延不绝、承前启后的。宝卷一样能够吸收前人的智慧,接纳今天的优秀内容,自觉地因时更新。因为宝卷对主流意识形态自始自终都是有益的补充,所以我对宝卷的未来依然持乐观态度,相信它能有更好的前景。

 

记者:您建议政府和公众如何推动靖江宝卷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黄靖:宝卷和讲经,是祖先留给靖江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国家和世界文化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我们不能坐拥宝山不识宝,而要识宝、懂宝、爱宝,把弘扬宝卷文化当成每个靖江人的自觉行为。

 

今天,我们要用救火的精神去抢救宝卷、保护靖江讲经,不能让它们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衰落,否则愧对祖先,愧对子孙。

 

多年来,靖江市政府一直把抢救、传承宝卷文化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事业在进行着,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靖江宝卷的传承保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现在,靖江市文化部门在很多社区开设了讲经堂,定期为群众举办茶座式讲座。

 

我认为政府要把讲经作为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开设更多讲经堂,为老百姓听讲经埋单。讲经可以淡化信仰色彩,突出它的教化和娱乐功能,力争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到讲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