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向松祚谈如何看待央行降息

23.11.2014  23:56

嘉宾: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

访谈实录精选:

降息的核心目的

向松祚:这次央行降息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对于我们研究经济的人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2014年三季度数据出来之后是7.3,这个是5年以来季度最低的增速,所以大家感觉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经济下行压力大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财务成本,借款的利息包括社会融资成本利息很高,客观上它对企业的投资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所以,这次央行降息核心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降低企业和银行贷款的利息,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财务成本,来鼓励企业更多的投资,鼓励企业更多地从事实体经济的活动。通过这个办法,希望能够稳定或者进一步稳定实体经济,我想这是此次降息的核心的目的。

继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向松祚:我个人的判断,这次降息并不标志着我们货币政策根本方面的转变,这次降息是配合之前的货币政策的动作。央行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来管理市场的流动性,核心是希望让市场的利率水平能够稳降。在降息的前一天,国务院通过十条意见,就是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我想这次降息,其实是为了配合国务院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基本的手段,所以我不认为它标志着货币政策进入了一个宽松的周期,我认为仍然是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开始,而且即使在降息的时候,央行的行长也在反复强调,我们继续维持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方式。

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降息

向松祚:我们现在市场对央行的降息,我认为有一些解读是有点过分。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不同行业的投资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解读。我觉得对于我们央行降息的动作,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客观理性的解读,我觉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有些行业,甚至包括房地产行业或者企业,他们对这个解读有一点过分。很多人对央行货币政策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解读,比如为了救房地产,或者为了股市能维持牛市,甚至已经有人写文章说,“为了央行主导牛市三到五年”。

我认为这种解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首先就是说货币政策它的考量绝对不是考虑某一个具体的行业,我们千万不要一厢情愿,我们千万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不要认为货币政策都是围绕自己实施的,股票投资者也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货币政策要基于经济整体的一个考量,所以为什么三季度数据出来以后,大家都认为央行可能会降息,主要是三个指标,一个指标就是GDP是7.3,低于人们的预期,第二就是我们CPI降到了1.6,第三个就是可以看到社会融资的成本已经居高不下。一方面经济增速下行,一方面社会融资成本还很高。所以,这三个考量,千万不要认为是救某一个行业,如果基于这样的判断,作为一个行业的判断,可能是很大的误判。

降息是一种间接调控方法

向松祚:我想特别强调,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其实早已经变成间接调控的一个办法。什么叫间接调控?央行这次降息,贷款降了0.4个百分点,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大家拿贷款的利息都要降0.4个百分点或者更多?不一定,很简单,央行调控的是一个基本利息,基本利率降低,企业的贷款是不是一定要降低呢?不一定,可能不仅不降,反而增加。因为商业银行它所遵循利率的方式,我们叫风险定价,就是它给企业贷款的利率是基本利率加上风险溢价,这是两个数字,基本利率是降了0.4个百分点,但是风险溢价,也就是你风险评估水平如果很高,信用水平下降了,这个时候你实际银行贷款利率可能还是高。当然,基准利率下降了,大多数企业未来在银行拿贷款的利率肯定会有所下降,但是不意味着一刀切,所以我们企业还必须做好自己的经营,特别调整好我们自己的策略,如果你企业做得好,央行的基准利率即使不降,银行业也会给你很优秀的利率,这是常识的问题。

是否降息看实际效果

向松祚:其实,降准、降息随时可以用,但为什么我们这么长的时间没有用,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是普遍性的货币政策。我们根据这么多年的判断,一种普遍影响经济整体的操作,效果有的时候不明显。比如我们大幅度降准和降息,可能信贷资金没有流到我们真正希望流到的行业,反而流到我们不希望流到的行业,比如说有很多“两高一剩”的行业,比如已经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还有我们房地产行业,还有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其实这些行业它们所拿的信贷资金太多。

太多”的意思就是他们所拿的信贷资金比他们对经济的贡献,他们对GDP的贡献,他们对就业的贡献是不相称的,这些企业拿的信贷资金太多,他们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对就业的增长和他拿的比例不相称。所以为什么李克强总理一直在讲调整结构,可能还要加上盘活存量。我们现在信贷资金运用的效率比较低,或者简单地说,“钱没有用在刀刃上”,钱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所以我们要盘活存量、调整结构。降息、降准其实我们随时可用,但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慎重,因为我们必须要研究使用这个政策的效果,能不能达到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