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带你走出心脑血管病防治误区
“怎么还没病床呀!我都等三天了,加床也行呀!”近几天,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登记处窗口频频有患者家属发出这样的感慨。神经内科曹辉主任医师介绍初春早晚气温变化大,气候也比较干燥,因此成为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时期。特别是本身调节能力就差的中老年朋友更容易出现意外,心绞痛容易频繁发作,心肌梗死、中风的可能性也会增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增强,但在这当中也存在一些防治的误区。
误区一:预防性输液。到各家医院的输液室都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特别是春秋两季。很多中老年患者总认为静脉输液比口服药物好,平时不关注健康,不按医嘱服药,认为每年“打两次吊针”就可以了。曹主任提醒大家,这种输液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造成药物的浪费及增大临床副作用的风险,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情,遵医嘱正规服药。
误区二:早晨很早起来锻炼。大家对晨练逐步有了正确的认识,很多中老年人开始意识到很早起来出去锻炼有时不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曹主任告诉大家,其实每天下午3点至晚上9点锻炼最为适宜,只是很多老年人早晨睡不着,觉得不如出去散散步,打打拳来的自在。其实早晨醒了以后建议不要急着起床,可以在床上躺5分钟左右,有的老年人说起床后头晕,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起得太急,起床后可以喝杯温开水,以稀释血黏度,排除体内聚积的毒素。
误区三:“血脂”正常后不再服用他汀类药物。很多患者久病成医,当看到自己的化验单上血脂恢复到正常范围值之后,松了一口气,立即把他汀类药物停用。其实对每个人来讲,血脂正不正常不能单看化验单有没有“箭头”,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判断,目前医学上已将他汀类药物从单纯的降脂药上升到稳定斑块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故是否服药要根据是否有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及斑块等综合判断。饮食提倡清淡,但也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误区四:降压药能不服尽量不服。一些高血压病人对服用降压药存在误区,早晨测血压发现正常,则当天的降压药就不服用了,等血压高了时再吃。专家指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是降压药的作用,如果贸然停用降压药物,血压必然会再次升高,所以降压药物要长期服用,平稳降压,尽可能服用长效药物。
误区五:发现中风立即服用阿司匹林。近年来,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市民都开始服用阿司匹林,药品的功效被一再强化。在接诊时发现很多中风患者在发病后就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曹主任指出这一做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切不可盲目用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通血管的作用,只对缺血性中风有效,而对脑出血有加重的作用,而脑出血与脑缺血单纯从临床表现上难以准确判断,必须通过拍片子确定;同时有胃溃疡或出血倾向的患者服用也要慎重;因此中风病人能否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徐晓蓉华琳月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