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新一代北斗卫星“更上层楼”

13.08.2015  00:57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张素)中国成功发射的两颗新一代北斗卫星,在速度、精度、重量等指标方面均优于以往发射的“老北斗”。此间专家表示,新一代北斗卫星之所以“更上层楼”,主要在于自主可控、高智能和国产化率。

  7月25日,中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经过十余天的太空旅行,双星首次搭建星间链路,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通过星间链路,由第18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接收并传回第一帧星间遥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8月11日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中国成功验证了全球导航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为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星间链路用于实现卫星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由此实现北斗卫星全球系统自主导航,提高测定轨道和授时精度,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星间链路功能让星与星之间实现了通信、测距,进而大大提升导航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

  谢军进一步解释,北斗双星想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必须对空间环境进行灵活应变,保持卫星与地面、卫星与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根据官方部署,继2012年底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之后,要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实现北斗双星在太空“握手”并非易事。专家称,既要在浩瀚宇宙为两颗小小卫星修建“高速公路”,又要通过自主导航技术让“北斗星”们操着同样的“语言”进行对话。一方面是硬件联通,科研团队提出混合型新体制星间链路方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和系统方案的设计,攻克了空间相控阵天线等技术难关。另一方面是软件互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从2000年开始开展星座自主导航技术研究,独立自主研制出星载自主导航软件。

  此外,首次出现的“综合电子分系统”被称为“超级管家”,实现了对所有分系统健康运行的监管,与区域导航卫星的数管分系统相比,不仅减重达30%,信息集成度还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这两颗新一代北斗卫星不仅有“智力”,还有一副好“体格”,均是首次采用全桁架式卫星平台。谢军表示,这种平台满足直接入轨一箭多星发射的苛刻要求,使卫星内部有效载荷布置得更为集约,“有效面积高,安放设备的效率更高,兼容性更好”。

  更令外界惊讶的是,两颗新一代北斗卫星部件国产化率提高到98%,关键器件和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比如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心脏”之称的铷原子钟,新一代高精度铷钟是一颗“中国心”,其定位、测距和授时等功能更加精准,全面替代了国外产品。

  王平坦言,一般新研制的卫星采用的技术中,新技术能占到45%已属不易,而此次北斗双星的新技术、新产品占到全部产品的近八成。他说,这得益于“十二五”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启动的“航天器元器件自主可控工程”,该工程形成了覆盖未来5年需求的20类、近千项元器件型谱框架。

  专家表示,北斗团队未来将继续坚持联合创新模式,加快推动北斗导航卫星国产化,确保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服务。(完)

  原标题:专家:中国新一代北斗卫星“更上层楼

  稿源:中新网

  作者:张素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