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对南京的启示

06.03.2015  22:33




深圳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对南京的启示


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圳是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先行和先进地区。《光明日报》曾发表文章《探索文化与科技结合之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提出“文化+科技”的“深圳模式”。“深圳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南京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深圳模式”的成功经验

深圳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立市和自主创新两大城市主导战略的融合,是《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和《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两套法规政策体系的融合,是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两大支柱性产业的融合,是文博会和高交会两大国家级平台的融合,也是文化和科技复合型人才的融合。这样产生出“1+1>2”的叠加效益,涌现出腾讯、雅图、A8音乐、华视传媒、环球数码、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等一批文化科技领军企业。从“深圳模式”的成功经验,看深圳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主要体现在:

1 、资源融合是基础

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是产业升级发展的两大基石,文化资源通过科技升级、创意转化,可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表现力。深圳图书馆所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街区24小时图书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成为集智能化、个性化、集约化、便捷性于一体的新兴图书馆形态,整个系统的成功运作就是将文化和科技资源有效融合的典范。

2 、产业融合是主体

文化与科技有效融合的主体是产业的融合,否则就像水和油一样,即使放在一起,也还是两种液体,不能达到水乳交融,更不可能有效运转。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是最早提出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概念的集团。他们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开发了大型演艺动漫主题公园,形成了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在文化加科技的新兴业态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3 、人才融合是关键

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关键在人才。人才不融合的话,科技专业出身的人从事科技工作,文化行业的人从事文化工作,最终生产出来的要么还是传统的文化产品,要么还是传统的科技产品。深圳腾讯、A8音乐、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可以说是科技人才从事文化产业的代表。如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专业,但其开发的腾讯QQ、微信等网络文化产品,改变了中国SNS现状,为中国人创造了全新的沟通方式。

二、南京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南京作为全国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城市,近年来坚持将文化和科技融合作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2013,南京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认定标准的单位达到15789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49.17亿元。初步构建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科技产业格局。

1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 文创类产业 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数字娱乐、新媒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代表产物,也是南京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方向。2013年,南京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这三大文化与科技融合度高的产业类别,共有法人单位7425家,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47.0%,共实现增加值210.85亿元,占全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6.9%,近半壁江山。涌现出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经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凤凰传奇影业有限公司、南京龙虎网络传播有限公司、南京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文化科技重点企业。

2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基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

南京现有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重点园区(基地)16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七片、三城、三谷、多区、多基地”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布局。聚集了LG、夏普、华博创意、炫彩互动、大贺传媒等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将科技结合作为重要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据宣传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园区文化企业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145亿元,其中以新型显示为代表的文化用品生产、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这两大文化产业类别已经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元、237亿元,两大文化产业类别占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园区文化企业总营业收入的79.56%。

3 、龙头企业成为嫁接科技助推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在数字出版、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具备较强影响力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江苏凤凰集团、广电网络公司等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家文化类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大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广告上市企业。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2014南京青奥会指定软件供应商。航天晨光艺术分制像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青铜雕塑艺术品研究生产基地。

三、 深圳模式”对南京的启示

启示一:实现文化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嫁接

南京是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7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以及众多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南京也是全国目前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4家。南京的文化、科技资源秉赋不可谓不丰富。可如何能像深圳图书馆那样使历史文化遗产和公共文化事业焕发新的活力,或如腾讯、华强那样利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效嫁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启示二、 文化 民企应成为嫁接科技,打造文化高端品牌的重要力量之一

深圳经验告诉我们,腾讯、A8音乐、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高新技术和研发优势,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开发了文化新产品,打造出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具有深圳标签的高端文化品牌。而占南京全部文化法人单位数82.0%的文化民营企业,却鲜有成为南京标签的文化品牌。

启示三、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是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南京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已经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如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设立3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定期评选“五个一批”文化人才,“321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专门设立文化科技创业申报专项系列等等,但到目前为止,南京尚未出现像腾讯马化腾、刘炽平,A8音乐集团刘晓松,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这样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复合型高端领军人才或团队。

四、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水平。”南京应抓住全市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南京文化、科技资源丰富、人才储备量大的优势,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步伐,使其成为增强南京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

1 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优势互补

文化科技融合,就是要组织文化领域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转化应用。南京航天晨光艺术分制像公司就是范例,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南京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实施成果转化,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2 、有重点的引进和扶持培育民营文化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南京标签的文化科技品牌企业

民营企业是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主体。有重点引进、扶持一批品牌文化科技企业,有益于推动文化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资本化,形成文化——科技——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是发展南京文化产业最好、最易见成效的方式。 一是 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和引导拥有的高新技术和研发优势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二是 在南京本土民营文化科技企业中遴选一批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配套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将其打造为南京文化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 直接引进《南京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影视动漫制作、广告及新媒体、现代创意设计、数字移动娱乐和文化资源数字化五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外知名文化科技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聚,增强市场竞争力,催生具有南京标签的文化科技品牌企业的催化剂。

3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南京文化资源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要打破文化资源和科技要素“两张皮”的瓶颈,使南京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并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做好南京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强南京文化遗产和素材资源的提炼和梳理,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与云锦织造、金箔工艺等南京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开展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素材库、信息库的建设和共享利用。

4 、创新文化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城市真正要把文化科技结合起来,还要在吸引人才和培养上下功夫,人才有了项目就有了。“321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与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使南京在人才集聚和人才储备优势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南京就拥有众多文化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科技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除了政府要建立起有活力的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外,文化科技企业也要提供合适的位置,双管齐下,政府与企业共同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构筑文化科技新兴产业人才高地。

拟稿人:唐俊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