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睡不香 专家提醒别让手机偷走了睡眠

22.03.2017  14:2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睡个好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奢望。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举行的大型义诊现场了解到,中国医师协会公布我国首个睡眠指数报告,中国公众“睡眠指数”得分64.3分,刚逾及格线。其中,1/4的居民睡眠“不及格”,超九成(94.1%)人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到底是什么偷走了你的睡眠?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省人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相关专家。

        打呼噜最严重会致猝死

        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希龙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影响睡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医学上简称鼾症,也就是俗称的“打呼噜”。

        张希龙提醒大家,鼾症要早诊断早治疗,打呼噜可以引起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最严重的后果则是一口气上不来,猝死在睡梦中。张希龙介绍说,除了禁酒外,减肥、禁服镇静药、避免劳累熬夜、养成侧卧位睡眠习惯也可以缓解打呼噜。

        省人医耳鼻咽喉科殷敏主任医师说,儿童鼾症往往是由于儿童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现在只有手术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手术短暂性的痛苦对孩子的伤害比长期打呼噜小得多,尽量不要让小孩成为一个“药罐子”。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介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也加入了失眠“大军”,客观原因是学业压力太大,学生被剥夺了睡眠时间;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占据了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人群的睡眠时间,有的孩子甚至半夜三更还在刷屏,久而久之,睡眠规律打破,失眠自然难免。

        张希龙介绍,有不少患者都认为自己的睡眠时间已足够,然而每早起来都感觉疲乏。其实睡眠时间长不等于睡得好,其一可能是睡眠深度较浅,这需要来医院做脑电图测试才能得知结论。其二,可能是假性失眠,脑电图测试睡觉正常,这可能就是患者本身的心理因素。一般医生会以心理疾病来治疗,给予患者安慰,让他知道他的睡眠质量是很好的,或者开一些无副作用的安慰剂。

        门诊上还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成为“手机控”,深夜玩手机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这些都导致失眠群体比例大增。

        滥用安眠药会成瘾

        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军说,要重视失眠,但也不要夸大失眠的危害。偶尔一两次失眠对健康状况影响不大,不要滥用安眠药。失眠症患者首先要找到病因,然后在专业的医生诊断和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合理使用适合的治疗药物,当睡眠改善后继续短期维持并逐渐停用药物,然后慢慢过渡到正常睡眠状态。

        滥用安眠药反而可能造成慢性失眠、顽固性失眠,安眠药滥用、安眠药成瘾,导致病情复杂化,大大增加治疗难度。张希龙表示,对于一些失眠患者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例如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失眠患者长期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往往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面情绪使失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张希龙告诉记者,在门诊时他通常会教患者一个小办法,例如把安眠药放在枕头下,告诉自己如果12点还没有睡着再吃也不迟,往往患者做了这个小动作后,身心反而放松了,不一会儿就能睡着。

        改变不良习惯慢慢调整

        省人医心理科李勇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在心理科门诊,他接待过许多青年人有关此类问题的咨询。很多人白天忙于学习、上班,压力大,到了晚上就喜欢躺在床上刷微信、刷淘宝、玩游戏放松一下,缓解压力。这种情况偶尔为之还行,时间长了就是一种不好的条件反射。

        “睡前玩手机超过1小时,会影响人体褪黑色素分泌,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就容易失眠,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还会导致白天精神匮乏、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对此李勇建议,对于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想调整,必须给自己订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调整计划,比如以往都是看手机看到12点才睡觉,那么从现在起给自己定个时间11点半就放下手机睡觉,渐渐适应了一周以后可以再往前调整半小时,争取11点就入睡,慢慢调整、慢慢适应,逐渐改变不良习惯。(沈峥嵘 仲崇山 吴倪娜 何伶)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