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不能集急救平台与医疗机构于一身
这几天“南航急救门”事件持续发酵。26日,患病乘客张先生微博发表《一个记者向北京市卫计委投诉及向999急救索赔的声明》,声称999急救车欺骗患者,不顾病情,将他强行送往999急救中心,涉嫌利益输送。据新京报报道,张先生称已接到999急救中心电话,对方表示道歉并愿赔偿。昨晚国家卫计委也表示,要通过此事进一步检查急救工作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管理、提高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
关于这起“急救门”,之前公众关注焦点集中于涉事机组和机场急救中心,但据涉事乘客披露,999急救中心的做法更令人心寒——以朝阳医院等大医院挂不上号为由,把患者拉到远在清河的999急救中心,相关施诊的医生水平低下,误诊病情,且拒不安排转诊。
倘若患者所述情节属实,如此急救中心,其做法已辱没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使命。而显然,999急救中心在此次“急救门”的角色当深入调查。如今作为其上级主管单位的北京市红十字会表示,待事情调查清楚后会向社会回应,希望其就此给出明晰交代。
在该乘客披露在999急救中心的遭遇后,许多网友也通过留言评论方式,吐槽自己及家人遭逢的类似不堪经历。其情节大抵是:不管患者病情多么紧急,不管999急救中心有无救治能力,这些患者都被一律拉到偏远的999急救中心,而不是就近选择更好的医院。
吐槽情节的真实性仍待查证,而999院前急救呼叫平台究竟有没有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自己的医院拉病人进行利益输送,这问题有必要全面查清。事实上,现在急救车都装有GPS,运行轨迹不难查到,每例急救资料也都有案可查,所以对999急救中心实施的一些异常救治行为进行筛查,技术上很容易做到。
更令人深思的问题在于,999集急救呼叫平台和医疗机构于一身,这样设置是否合理?急救应是种公共服务,急救平台和网络应当独立,其主要作用是在患者和医院之间牵线,根据患者病情把其送到最合适的医院,实现医患资源科学配置,而不可让有“强依附”关系的医疗机构利用其接入的呼叫信息资源,挟垄断之利获益。
而一旦急救平台下面设有医院,利益冲突就在所难免。医院运营成本很高,病源不足就会入不敷出,而急救平台手中掌握大量病源,难免会肥水先流自家医院。在此情况下,即便《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里明确,急救中心(站)选择转诊医院,应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也难保证急救平台的角色中立,会主动杜绝“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就需要对“近亲”的急救呼叫平台、医院进行切割,这方面可供参考的例子,是北京120,120急救平台成立之初,设有院前急救和院内医疗两部分,2005年120进行改革,撤销了院内医疗部分,变成了纯粹的紧急医疗救援平台网络。999也该循此方向改革。
所以眼下,比对999急救中心调查问责更关键的,是要重设999急救平台的定位。或者,999急救中心脱离红会系统,斩断与999急救平台的利益关联,或者999急救中心继续留在红会,999与120合并,整合为角色中立的急救平台,另外,就是999急救平台和急救中心完全脱钩,没有任何利益关联。无论如何,目前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