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猪圈里艰苦创业不忘本 “养殖达人”带领乡亲抱团发展
生猪养殖场内
姓名:严小锁身份:汤山民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出生年月:1977年9月
格言:一个人富裕不叫富,能让大家一起富裕才叫富!
请您举荐
南京“社区模范”
联合主办:南京市文明办宁波银行南京分行江南时报社
参与方式:
电话025-58682529 QQ 115651733
由南京市文明办、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和江南时报共同推出的寻找社区模范活动,今日为您带来汤山民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严小锁的故事——20年前,他挑起家庭的重担,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8年前,遭受挫折的他重新起步,带领周边的养殖户抱团发展;如今,事业有成的他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扶贫帮困。
江南时报记者张旭通讯员陈志明朱元华
白天调饲料喂猪,晚上观察猪的习性
严小锁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家,1995年高中毕业后放弃继续读书,开始自主创业。“刚开始,我从事肉鸽养殖,但因为消费市场规模小、利润低,再加上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创业路走得很艰辛。”严小锁说,然而这些打击不但没有浇灭他创业的激情,反而为他今后的发展积累下了宝贵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严小锁决定转行做生猪养殖。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严小锁从句容购回30只小猪苗,开始了自己的生猪养殖之路。没有经验的他一边向有养猪经验的老农请教,一边购买饲养生猪的书籍,边学边干。为了减少养猪成本,他还逐渐摸索出制作猪饲料的方法。
在此后的日子里,严小锁白天自己调饲料喂猪,晚上呆在猪舍里观察猪的生活习性,并且每天坚持看饲养生猪的书籍,一点点积累着生猪饲养的经验。
那些天,严小锁除了守在猪圈里,还经常跟周边的养殖户交流养猪经验,并主动向专家请教。渐渐地,严小锁的养猪场发展壮大起来。
学政策寻盟友,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
养猪场发展起来后,不甘平庸的严小锁,又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同行联合经营。“因为散户养殖成本高、利润低,还影响村庄环境。”严小锁告诉记者。
于是他开始了解相关政策,并提出了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初步合作模式”。接下来他又逐户走访寻找盟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8个盟友。
2007年初,在社区计生协和各级农工部门的支持下,严小锁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由他牵头,联合8家规模较大的养猪专业户以及部分农户,成立了汤山民生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共有社员24户105人,入社股金10万元,全年出栏生猪1056头,销售产值116万元,年利润达26万元,社员人均增收2500元;2008年,合作社成员发展到58户232人,全年出栏生猪5118头,销售产值516万元,年利润50万元。合作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126户504人,固定资产增加到500万元,年出栏生猪7000头以上,销售产值1000万元,年利润达300万元,人均增收5900元。
“我是吃苦长大的,在我创业遭遇挫折的时候,周围群众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在我创办的生猪养殖业发展了,也有了一点积蓄,我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严小锁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严小锁的合作社从最初的“三个统一”经营理念发展到了现在的统一品牌、统一供应苗猪、统一进行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合作社社员从2007年的24户发展到了现在的130户,销售产值从2007年的116万元变成了如今的1000多万元,社员年收入也增加了40%。
乐于助人捐钱物,招聘困难居民
“严小锁特别乐于助人。每年教师节,他和合作社社员都会为上峰中学捐款捐物,他还捐钱为阜东雷岗头村铺设了水泥路。”朱道军是合作社的“老成员”,他告诉江南时报记者,严小锁还把周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居民招聘到合作社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严小锁透露,除了合作社外,他开办的服装厂也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等茶叶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正式运行后,还可为周边的居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严小锁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合作社每年都会组织3次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专业培训,以帮扶周边的养殖户。合作社还从发展资金中拿出了4万元,对新建阜东示范基地和低收入农户进行苗猪补贴,每头猪100元。此外,他们还专门设立了扶贫公益金,每年帮扶20户低收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