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昨日之悲怆 珍惜今日之和平

13.12.2014  12:54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追怀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采访老人,搜寻资料,用文字记录下77年前,靖江人民经历的那场浩劫和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家公祭日,让我们不忘昨日之悲怆,珍惜今日之和平。

 

 

回忆往事的谭网女

 

祝惟干

 

钱荣珠赤手空拳杀敌人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驻在上海的国民党第19路军奋起抗战,但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派代表与日本举行谈判,5月5日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又称淞沪协定)。其后,日本耍阴谋诡计,撕毁协定,逐渐陆上沿沪宁铁路、水上沿长江向西推进。

 

靖江位于南京之东,长江之滨,江面狭窄。1937年8月,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部的两个团暂驻靖江设防,阻止日军从江上向西进发。县长苏民组织军运代办所,向群众征缴钱、粮、物等军需物资,砍树竹,筑工事,修公路。从9月初始,日军先后有数百架飞机,对江阴澄江镇、靖江靖城镇和长江水面低飞侦察,丢炸弹,扫机枪,国民党多艘舰艇被击沉。11月的一天晚上,这批驻靖江的国民党军队就悄悄地撤走。随之,国民党县长苏民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吓得席卷库银,带着姨太太和几个同僚,逃往泰州北乡。

 

1937年,12月8日(农历冬月初六),日本侵略军1000余人从八圩、九圩、十圩港口登陆,靖城沦陷。日本军队驻扎在国民党县政府内。日本军队占领靖江城乡后,大施淫威,推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

 

据统计,单靖城地区,被炸被烧被拆的房屋约1000多间,被炸死杀死的民众200余人,被强奸轮奸的妇女80多名。日军还从上海、新港等地搜罗了一批慰安妇,将育婴堂改建成慰安所(妓院)供日军取乐。好端端的靖城,被日军糟蹋成断垣残壁,遍地瓦砾,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目睹惨状,无不潸然泪下。

 

 

 

今年86岁的谭网女,家住新桥镇四墩子北街。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四墩子老街的时候,她刚刚9岁。谭奶奶回忆了当年的情景:“日本鬼子进了镇后,大家全都开始逃跑,来不及跑的我们几个,躲进了一个柴草堆。有好几个人呢,都是妇女和孩子。小孩子吓得都不敢哭,我们就躲在里面,假如被日本人发现了,不是死就是被强奸。几个日本鬼子到处搜人,到我们藏身的柴草堆前,就用竹竿往里面捅。我们被捅到也不敢出声,魂都被吓掉了。这时听见远处有日本鬼子喊,吹哨,这几个日本鬼子才不捅了,跑走了。”从那时起,谭奶奶落下了病根,不能受到惊吓,一点点动静都能让她惊慌失措。现在,看到电视里的抗战剧,看到日本鬼子被歼灭的场景,她就在电视机前拍手、叫好!

 

斜桥镇的夏爷爷回忆,他回家路上,遇到两个喝醉的日本鬼子,叫住他的,用刺刀逼迫着,让他立正、稍息、左转、右转。夏爷爷吓得几乎魂飞魄散,这时邻居院子里飞出一只鸡,鬼子就捉鸡去了,他才得以逃离虎口。

 

日军占领靖城前夕,无数居民携儿带妻,扛衣被,揣银钿,步行向北到界河一线,投亲靠友,过着逃亡生活。《靖江书带草堂郑氏宗谱》中,老教师郑笑山写的《避乱吟18首》,真实地再现了当年逃难的经历,最后宿在泰兴广陵镇北小八圩埭荒庙中,诗作始于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十二日(1937年7月19日)至第三年春回靖时止。

 

现录4首如下:

 

逃难苦况

 

轰炸江南警报频,仓皇逃难最艰辛。

 

泥融滑滑长阴路,风冷淒淒久病身。

 

回首乡云魂欲断,伤心国事泪常零。

 

衰年跋涉多劳苦,何处桃源好避秦。

 

骥城沦陷

 

大炮飞机声震天,骥城沦陷我怆然。

 

纷纷逃难男和女,烈烈腾空火与烟。

 

故里无辜罹浩劫,异乡有泪洒残年。

 

白头多病常悲戚,闲坐挑灯夜不眠。

 

重阳登高

 

茱萸浸酒赏重阳,人尽欣然我独伤。

 

为避兵灾栖古寺,空怀仙术仰长房。

 

登山露重秋苔滑,采菊风微老圃香。

 

遥望骥城云雾满,何时开霁好还乡。

 

客居自叹

 

邻国声威赛虎狼,凭陵诸夏任猖狂。

 

人多拌死趋前敌,我独偷生滞异乡。

 

本拟一心同抗日,奈嗟两鬓已成霜。

 

年华老去逾花甲,壮志难酬自感伤。

 

 

 

靖江人民惨遭的不幸,坚定了有志青年自卫反击打日寇的决心。靖江打响这个抗日第一枪的,到底是一支什么军队呢?这个带队的又是什么人呢?原来他们是一支自动组织起来的抗日人民武装,他们自己定的番号是:“靖泰抗日游击队”。带队的人就是后来苏中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陈玉生。

 

陈玉生,泰兴陈家庄人。大革命时期,他参加过沈毅同志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1935年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面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农民和青年学生,一面组织抗日武装。

 

抗日武装成立后,受到国民党泰兴县常备队的袭击,他们本着团结抗日的精神,避免闹摩擦,转移到了靖泰边界季家市一带。他们向群众宣传:“抗日不分家”、“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东西南北”。范家石桥这一仗打响了靖江和泰兴人民抗日的第一枪。当时,在国民党逃跑、投降,社会上层人士——地主、绅士们忙着组建“维持会”,而广大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又缺乏组织的情况下,这一仗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给靖江、泰兴的广大人民以极大鼓舞。

 

钱荣珠,靖江原东兴乡旺稼村人。出身农民,纯厚朴实,急公好义。青年时种田兼当猎手,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好枪法。靖江沦陷,钱荣珠参加了爱国民主人士祝惟干组织的抗日自卫队。翌年2月17日,抗日自卫队派钱去下六圩侦察敌情。走到炳盛圩时,遇见1名下乡强奸妇女的日军。该日军见到钱荣珠,要他举起双手站住。钱举起双手,从容地向日军走去。当他走近日军时,突然猛扑上去,将日军打落河中,他也随即跳下河去,与日军展开搏斗。日军虽会游泳,但身上有背包和枪支,难以抵挡钱的猛烈攻击。搏斗了1个多小时,日军精疲力尽,钱便将其揿入水中,使其窒息,而后又拖上岸,进行痛打,直至日军死亡。日军死后,钱将其身上的枪支、刺刀、背包、子弹解下,将尸体沉入河底,而后返回自卫队驻地。

 

钱荣珠是靖江第一个打死日军的人,加之又是赤手空拳,因而影响很大。第二天,抗日自卫队为他召开庆功大会,对他进行表彰。他的英勇事迹教育和鼓舞了大家,几天后,就有两名抗日自卫队员在靖八公路上伏击伪军,缴到两支步枪。

 

不久后,钱荣珠参加了爱国人士陈玉生的抗日部队,而后回到家乡,担任旺稼乡民兵队长。在一次战斗中,因掩护1名负伤的战士被敌人杀害。

 

祝惟干,七区(东兴区)旺稼乡人,毕业于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回靖后,为七、八两区的小学教育呕心沥血,被推荐为八区区长。1936年底,任国民党青浦县金泽区区长。1937年10月,祝惟干从沦陷的青浦县城撤回靖江老家。他闻听了日寇在靖江的暴行和靖江人民惨遭的不幸,暗下决心,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8年1月,祝惟干喊出“抗日寇、打土匪、卫国土、保家乡”的口号,组织起100多名青壮年参加的抗日自卫队。祝惟干从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处收购了长短枪l00多支,将这支青年队伍武装起来。这支抗日自卫队活跃在七、八两区沿江的十多个乡,打击敌人,惩治土匪,使日寇不敢小股登陆,土匪、流氓和帮会活动大为收敛。

 

一天,一群贫佃农向恶霸地主熊士元借粮,地主不肯借,又怕农民闹事,便向太和镇商会杨德先求援。杨德先派商会自卫队一个班,带着重机枪去保护他。可是机枪还未架好,农民便把机枪夺了过来,商会自卫队员见农民势大,纷纷逃跑。祝惟干闻讯赶到后,勒令熊士元借粮给农民。农民感激抗日自卫队的支持,当天黄昏,七八个农民把重机枪送给了祝惟干。

 

抗日自卫队白天分散隐蔽,在家种田,夜晚集中活动。生祠镇的日寇下乡骚扰群众,自卫队员用“麻雀战”,四处放枪,日寇摸不着底细,只好逃回据点。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将这支抗日自卫队视为异己,三个月后,靖江保安大队受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旅长何克谦密令缴了自卫队的枪。这支抗日自卫队刚刚诞生,便惨遭毒手。但祝惟干并没有被吓倒,又在新的条件下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