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推进放心豆制品工程 护佑百姓餐桌上安全 ——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豆制品市场“亮剑”
豆制品是百姓餐桌上的一道菜肴,却亦是一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国性难题。今年4月,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起“放心豆制品工程”,开展豆制品专项检查,目前全市豆制品抽检合格率升至近90%。
亮剑行动,三位一体联动监管
豆制品市场普遍存在加工小作坊规模小、流动性强、环境卫生条件脏乱差、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对此,南通市食药监局在市区启动“放心豆制品工程”,开展豆制品综合整治,对豆制品生产加工、流通经营、餐饮消费三大环节实行三位一体监管。
上半年,该市食药监局对豆制品生产加工经营主体调查摸底,发现全市共有非发酵豆制品获证生产企业12家,年销售额1.015亿元;另外有3家豆制品获证企业销售,年销售额0.25亿元;豆制品小作坊698家,年销售额约1.25亿元。271家农贸市场内,豆制品经营户938户。其中,为市区提供豆制品的获证豆制品生产企业6家左右,豆制品小作坊60家左右。
“原本生产、流通、消费是三个监管环节,如今体制改革后三位一体,整体联动让监管更为得心应手。”南通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崔晓勇告诉记者,三轮驱动让此次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产环节指导提升企业和小作坊;流通环节追溯每批豆制品来龙去脉;餐饮消费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经过半年多的整改,我市豆制品专项监督抽检合格率从原先的74.1%上升至89.5%。
首创临时登记,改造升级小作坊
11月2日上午,位于通州区刘桥镇的通濠食品厂内一派繁忙景象。做了20年的豆制品生意的企业负责人茹启明,过去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总有些“提心吊胆”。“现在踏实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他笑言,投入200万搬了新工厂,卫生环境、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日生产量从原来的五六百斤黄豆上升到3吨,客户越来越多。
“此次综合整治不是简单的取缔、打压,我们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小作坊提档升级,兼并联营。”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副处长徐冀辉介绍,通濠食品厂从小作坊升级为正规企业申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吸纳兼并了1家小作坊,另有5家小作坊退出生产加工转代销,与之合作经营。
据了解,目前市区已有14家豆制品小作坊完成升级改造,取得临时登记证,23家豆制品黑作坊被取缔或关闭,添加工业卤水、乱使用防腐剂等违规行为得到遏制,豆制品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互联网+食品监管,追溯豆制品前世今生
3日上午的学田农贸市场人来人往,豆制品经营户张多子忙着招呼顾客。在她的摊位上方,有一块食品安全追溯看板,“食安南通·放心豆制品溯源单”清晰可见,写明该摊位出售的每个品种豆制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单位、单价金额等。摊位前方还设有一台豆制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打印机,可以查询打印出每个豆制品的相关信息。“哪里生产、几时生产一目了然,买的放心。”家住附近的市民沈玉前来购买豆腐和茶干,她告诉记者说。
今年,南通市食药监局研制开发“豆制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程记录豆制品从工厂到餐桌流程,生产和销售数据实施录入该平台,实现生产加工环节的过程控制、流通经营环节的市场准入、餐饮消费环节的索证索票。同时,配合制作豆制品溯源单,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须持溯源单进入市场销售。
“电脑打印版追溯单只能通过追溯平台打印,生产者只有取得生产许可证或小作坊临时登记证才能登录,批发商的追溯单由生产者发放。”市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处处长蒋宝祥解释,全市18家豆制品生产企业、16家小作坊、313户豆制品经营户已纳入安全追溯系统,豆制品质量安全追溯市民端APP即将上线使用。
南通市食药监局局长戴辉表示,根据最新市里出台的《关于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 推动豆制品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到2017年底,培育一批豆制品骨干企业,规范一批豆制品小作坊,取缔一批“黑作坊”,设置一批豆制品直营店,豆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构建安全放心的豆制品生产销售体系,让市民明白消费、放心消费。同时,呼吁市民购买正规生产途径的豆制品,及时曝光举报不合格的产品和违法行为。
(扬子晚报,2015年11月27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