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贷款结构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

18.07.2016  19:40

  人民银行7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7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618亿元。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当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适度增长,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反映“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有效推进。

  在分析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特点时,盛松成首先提及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明显增加。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4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8949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此外,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00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4.0%,比去年同期高8.8个百分点。盛松成表示,直接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大幅增加,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在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数据方面,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7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223亿元。不过盛松成表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由1月份的下降1727亿元缩减至6月份的下降267亿元,这表明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减弱。

  社会融资规模不仅能完整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也能反映实体经济通过不同金融工具融资的结构以及不同地区、行业、部门融资结构的变化,是从金融角度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标。

  “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盛松成表示,从贷款投向结构看,上半年支持重点领域以及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的贷款增长较快,呈现“五个较快增长”。

  首先是中部和西部地区贷款较快增长。数据显示,6月末,中部和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3%,而东部地区贷款增长11.2%。信贷资金持续向中西部倾斜。

  其次,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快速增长。盛松成介绍,6月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2%,增速比房产开发贷款高31.3个百分点,表明资金在进一步向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备受关注的小微企业贷款也取得较快增长。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4.3%,而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比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分别高4.6个和8.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额占企业贷款增量的36.3%,比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盛松成表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表明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农户贷款方面,6月末,农户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增速高于本外币各项贷款1.3个百分点,也取得较快增长。

  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贷款较快增长。数据显示,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高4.3个百分点;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增长17.7%。

  与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贷款较快增长形成对比,社会融资规模中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增长持续下降。此前,一季度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首次出现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产能过剩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5%,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其中,钢铁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6.7%,建材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8.6%。“这反映了实体经济去产能正在推进过程中。”盛松成表示。

  房地产贷款方面,数据显示,6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盛松成认为,这反映房地产潜在供给下降。与此同时,反映购房需求的个人购房贷款数据正在回升。数据显示,6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13.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的一升一降,表明房地产去库存化进一步加速。”盛松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