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馆70多岁大雪松病故 三大原因造成遗憾

09.06.2015  09:40
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现代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在南京博物院里驻守70多年的那棵大雪松,最近“病故”了。昨天,有市民路过南博,老远便看见大雪松通身发黑。南博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确认,由于生长环境改变、地下排水不畅等原因,他们最终没能留住这个“老伙伴”。虽然聘请了专业的园林养护公司,但苦苦撑了一年多,它最终还是没能活下来。

   它是南博的“活文物

  在很多老南京人的心里,南博大雪松就和老大殿一样珍贵。它植于民国时期,已经原地驻守70多年了,是见证南博历史的“活文物”。

  2009年,南京博物院进行二期改扩建,院方决定,将大雪松原地保留,并特意关照建设单位,一定要好好呵护。但由于改扩建工程将地势整体抬升了2.6米,雪松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它“抱病”一年多。为此,南博聘请了专业的园林绿化公司进行养护,但由于松科植物较敏感,一旦生病几乎难以逆转,最终没能救活。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赶到南博。站在大门外,老远就能看到这株大雪松的身影。远望去,大雪松仍保留着飞扬遒劲的姿态,但走近一点,记者却发现雪松通身变黑,针形叶子全部脱落,没有一丝绿意,部分枝干已出现枯萎迹象。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