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从三分法到四分法 厨余垃圾“关键小事”亟待解决
在江苏省,生活垃圾从过去的“一包扔”,到现在普遍实行“三分法”,再到南京、苏州率先推行“四分法”……垃圾分类要求不断细化。与“三分法”相比,“四分法”单分出厨余垃圾这一类。我国厨余垃圾年产生量约1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近一半。记者采访发现,推进厨余垃圾单独分类,会给居民生活增加“麻烦”,但解决好这一“关键小事”,无疑将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
生活垃圾厨余占半
【场景】 6月18日,苏州三元四村小区。早上8点半,环卫工曹国成开着一辆白色厨余垃圾收集车进入小区,清空小区15个垃圾亭里的厨余垃圾桶,共收到100多包厨余垃圾。“我专门负责附近几个小区,大多数居民垃圾分得挺准的,一袋一袋都扎好,汤汤水水也弄干净了,有少数人不注意的,会在剩饭剩菜里混入餐巾纸之类的。我运回去还要再分拣一下。下午3点多,我会再来收一趟。”曹国成说。
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测算,目前南京城乡每日处理约8500吨垃圾,其中一半是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远超餐饮单位制造的餐厨废弃物(即泔水),它不像餐厨废弃物那样来源单一,分类收集更为困难。
“垃圾分类做得好,分门别类要牢记: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内脏进灰桶;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进绿桶……”苏州市环卫部门制作生活垃圾分类“七字决”,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并学会垃圾分类。“三元四村小区1100多户居民,其中四成注册参与垃圾分类,但实际参与的比例还要低一些。”姑苏区环卫所分类科科长张琦茹说,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大家对此已达成共识,但很多人还没有真正踏出参与的这一步。
举手之劳关键在人
【场景】 6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南京栖霞区的志达环保科技公司,打开南京市垃圾分类大数据系统平台“慧系统”,一页页实时数据就跳了出来:雨花苑马青祥、阅城国际吴春娥、双龙嘉苑潘磊、五矿九玺台花园梁汇清……他们都是刚投放过厨余垃圾并获得相应积分的住户。一张曲线图和圆饼图给出当天的数据汇总:截至11点10分,志达在南京回收厨余垃圾33352.61公斤,占上午垃圾总回收量的62%,比其他4种分类统计的可回收、有害、低附加值和大件垃圾全部加起来还要多。
志达环保在南京深耕5年,发展会员28万户,一户一张积分卡,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就能获得积分,用积分可兑换各种商品和服务。不同于可回收垃圾换到的蓝积分,厨余垃圾换来的是绿积分,其背后是政府的奖励、引导和托底。居民可用绿积分购买磨刀、换纱窗等服务。
引导千家万户参与厨余垃圾分类特别不容易,志达总经理朱星龙表示,“一定要让百姓参与进来,让举手之劳变成习惯。”
志达在居民小区实行定时定点厨余垃圾分类收集,要求居民在投送厨余垃圾时,要自己把袋子打开将垃圾倒进绿桶,再把用过的塑料袋投入旁边的灰桶。“如果不这样做,厨余厂在处理之前还要有个破袋程序,我们每天收集7万户居民的厨余垃圾,需要200人来破袋,效率和性价比都太低。”朱星龙说。
从末端处置能力看,南京现有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比较欠缺。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欧阳育楠介绍,该市正在建设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天能处理餐厨废弃物400吨、厨余垃圾200吨,在建的溧水餐厨垃圾处理厂和高淳餐厨垃圾协同处理项目,也各有50吨/日的处理能力。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场景】 6月18日,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华衍环境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5名垃圾收运车驾驶员围坐在一起,接受出车前的安全教育。公司总经理黄坚告诉记者:“上午组每天早上4点出车,下午组12点出车。到了公司先签到,再检查车辆,把收运线路熟悉一遍,特别要注意新增收运点。每车一人,收运一体。垃圾桶上有芯片,车上有读卡器,收运的同时完成读卡称重。垃圾车沿途收了哪一家、收到几桶,在后台系统里全都一目了然。”
智能化收运系统、欧洲先进工艺、无异味达标排放、多种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华衍环境推出的“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几乎就是餐厨废弃物处理厂最理想的模样。黄坚介绍说,项目一期工程将于10月建成,但去年11月已开始进料试生产,以减轻园区有机垃圾收运处压力。“接收的有机垃圾量从0吨至150吨,我们只用了一个月。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农贸市场易腐垃圾、过期食品、海关罚没食品……统统运到我们这里,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渣。沼气提纯后可供居民使用,沼渣加上绿化垃圾的树叶树干等,可以做成生物质的土壤改良产品。”
华衍环境所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有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厂等数家企业,构建起循环高效的城市固废处理模式。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研究员级高工何晟告诉记者,苏州采用“就地+协同+集中”的模式,探索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就地”是指在60多个有条件的居民小区使用小型处理设施进行处置,“协同”是指利用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和农村可堆肥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协同处置,“集中”是指把厨余垃圾集中运输至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置。采用这样的模式,苏州已具备处置市区30%厨余垃圾的能力,随着厨余垃圾分类小区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居民投放准确率的提高,苏州还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建专门的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刘玉琴 白 雪 宋金萍)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