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一家三代接力守护大运河 每天义务巡河10公里
中新网徐州4月30日电 题:江苏沛县一家三代接力守护大运河 每天义务巡河10公里
作者 朱志庚 王辉
沛县素有京杭大运河“江苏北码头”之称,京杭大运河在沛县境内流经7个乡镇街道,绵延60余公里。每天清晨,村民王大亮乘着小船在河面义务巡河10公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仅保护了大运河沛县段的水质和环境,还先后挽救了17名落水游客的生命。
夫妻在河面上捞拾垃圾。 孔庆乐 摄在运河沛县湖西段大堤东侧的一处防护林里,一大一小两处用集装箱改成的住房,就是王大亮三代人的栖身之所。不远处大运河静静流淌,每当南来北往的运输船只经过,王大亮家的几只小狗就会跑到堤边,像打招呼一样“汪、汪”叫上几声,然后摇着尾巴回到主人身边。
“5点起床,6点准时乘船巡河。南起鹿口河河口,北至800米大宽河,一去一回10公里!”4月26日上午,王大亮和妻子沈艳淋雨巡河结束,返回集装箱。
王大亮在运河畔的服务站。 孔庆乐 摄“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到京杭大运河边以拾柴、捕鱼为生,看到河边有垃圾、水面上有漂浮物,父亲就带着我清理。在父亲的影响下,保护运河环境成了我们全家人的自觉行为和生活习惯。小时候的运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鱼虾游动。渔民的家建在船上,打渔到哪家就在哪,喝河水,吃鱼虾,生活朴素随性。”说起上世纪80年代的往事,王大亮充满了留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京杭大运河上运输船只逐年增多,两岸的生活垃圾、河面上丢弃的杂物也多了起来,大运河一天天失去了原有的本色。”王大亮回忆,那时,他父亲把全家人从村里带到京杭大运河边搭棚子住下来。父亲还在河边自制了小木船,每天摇着小船清理河面杂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09年,沛县京杭大运河护河志愿者队伍成立之初,王大亮踊跃报名,成为小分队的一员。“父亲临终时,叮嘱我要继续守护好大运河,这是咱的命根子。父亲走了,从2009年起,我和母亲开始义务巡河,再后来,妻子孩子也跟着巡河。每次巡河,都打捞回大量垃圾和水草,最多的一次打捞了800多公斤。”
一天傍晚,一辆大货车拉着几只大桶停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大桥边,车上下来三名男子向四周张望后,抬着大桶向河里倾倒液体,一股刺鼻的恶臭味散播老远。此时,恰逢王大亮巡河路过,他立即大声制止,对方并不理会,不仅恶言相向,还欲大打出手。从小习武的王大亮上来便把其中一人制服。另外两人见状赶紧求饶,三人在王大亮监督下把几只大桶抬上车后,逃之夭夭。
每次巡河都捞回一些垃圾。 孔庆乐 摄王大亮在巡河途中,遇到偷排污水、乱倒生活垃圾的事件很多,他总是上前劝阻制止。有的企业听说王大亮多管闲事很难缠,曾托人找他说情,王大亮坚决不理,企业老板急了竟打电话恐吓他。他义正词严地说:“爱护大运河人人有责,谁破坏,我就跟谁过不去。”
王大亮的妻子沈艳不是在运河边长大,起先对丈夫执着义务巡河的事不理解,两人常常吵架。十几年过去了,伴随着京杭大运河日新月异的变化,沈艳也由开始的反对,到背后支持,再到后来便陪伴王大亮巡河。
12年的巡河过程中,王大亮不仅保护了京杭大运河沛县段河水不被污染,还先后救助落水、轻生游客17人。
王大亮的事迹在沛县广为流传,众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里。2019年4月,王大亮组建了“沛县极速救援队”,微信群里有400多人。
2019年11月14日10点多钟,正在家中忙碌的王大亮,突然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原来是两条捕鱼的小木船被困在微山湖中,船上有五人。接到电话后,王大亮立即奔向岸边,跳到小机船上,开足马力驶向被困小船。
“当时风比较大,水浪有半米多高。我从小在河边长大,熟悉河的风向。我向他们大喊不要动,听我的。他们积极地配合我,将近一个多小时,才把人全部救上岸来。”王大亮说,组建极速救援队,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运河平安,更方便快速实施救助。
目前救援队伍不断扩大,每次接到求救,大家自己开车、加油、吃饭,不嫌脏不怕累。有的受助家人为了表示感谢,会送一些钱物,都被大家婉言拒绝:“我们是志愿者,义务服务,不收分文。”
眼下的王大亮,怀揣着一大一小两件“心事”:小心事是攒够钱买台无人机,可以扩大巡河范围、提高巡河效率;大心事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守护京杭大运河,保护京杭大运河,让京杭大运河的环境更好。(完)
编辑:顾名筛